「在美國只有一年,忍一忍就過去了。」
「一年之後資歷拿到,回來再好好發展。」
「把力氣省下來,到處走走看看玩玩,那邊畢竟不是你的地方。」
前兩天翻找著手機裡的訊息,突然看到剛到美國時,與某個朋友聊天的簡訊。
那時候我跟他抱怨著人生地不熟的慌亂,他用這幾句話回我。
朋友說的有沒有錯,我不敢講。
不過我相信他不是要害我,或許是他從過往經驗得到的肺腑之言。
七月底正式上線之後,扣掉第一個月的摸索撞牆期...
之後的每週五下午,我會發一份報告給老板...
報告過去一週的研究進度,論文撰寫方向,與下週需要討論的問題...
同時也彙報其他研究員與醫師們需要我協助的部份...
老板週末也都會回信,跟我約下週討論的時間...
算算來美國的進修已經過半...
前陣子年假放完,老板找我談了一會...
有點類似主管與員工的年終座談之類...
他問了我下半年的工作計畫,以及更長期的未來打算...
最後他跟我說,謝謝我在這邊對科內的幫忙...
資料庫整理、統計分析、以及論文寫作都提供了很大的協助...
然後他說,我和他過去遇過的國外研究員不太一樣...
很多自費來的外國研究員,都是來玩個一兩年,混個資歷就回國...
(哪個國家我沒多問)
不過他覺得我是真的來這邊「做事」的...
雖然沒領薪水,也只是短期進修,但是一板一眼把該做的事做好...
我很謝謝他這麼看得起我,也很謝謝他願意把任務交給我...
(其實我也玩了不少地方~~)
不過我的個性向來是這樣,不喜歡被當空氣,不喜歡被瞧不起...
沒事就找事做,做事就盡量做好...
他說我一定是通過了重重競爭,才能當外科醫師,才有出來進修的機會。
大環境的問題,我很難跟他一一描述...
每家醫院的制度與福利也不一樣,我也沒辦法用自己的經驗來講台灣...
不過我競爭的對象一向是自己...
當學生的時候,要在聯考中打敗同儕才能進入醫學院...
畢業之後大家都是拿著醫師執照的醫生...
上班、下班、看病人、領薪水,一定都過得去餓不死。
每個人選擇的行醫之路都不一樣。
跟別人比沒意思,要跟自己比,總希望今天的自己能比昨天進步...
每一年的結束,都能有些成績對得起逝去的光陰。
也因此有了一篇篇的研究論文,有了一本又一本的文字作品...
甚至翻著網誌與臉書,不知不覺也有著千篇的文章。
回頭想想,朋友的建議也未必有錯。
把力氣留在最值得投資的地方,利用這一年多玩點...
不過這不是我的風格...
雖然我也知道一年之後就會回去,
可是總希望除了「很好玩」之外,還能替自己留下些什麼...
希望一年後的自己,能比一年前的自己,又再進步了些。
一年後的回顧文章,能拿出點東西對得起這段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