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科醫師這麼多年,很多時候我還是對自己的角色很迷惘。
前陣子替一位本身癌末,但又突然發生腹膜炎的病人開刀,手術前狀況很糟。「基本上,以病人目前的敗血性休克,我認為死亡率很高,而且就算手術成功,也沒辦法改變他原本就有癌症的事實。」
以這樣的高風險與實質效益不高的手術來說,如果家屬決定放棄,我不會意外,也會尊重他們的決定。
不過家屬仍希望一拚,基於職責與專業,在說明手術的風險與效益後,我必須執行這次手術。
結果病人從那次手術後過關了。
雖然這次手術算是成功,家屬也非常感謝,不過我自己也很清楚,我只能解決一部份問題,很多事情不是醫師所能改變。
幾個月後,我再度接到會診,同一個病人、同一個病房。(病人恢復之後轉回原專科繼續治療,我幾乎已經忘記他了。)
這次變成消化道出血。
家屬希望找上次幫他開刀的醫師,因為他們覺得前一次手術很成功,於是我再度來到病房。
「病人的狀況比上次更糟,而且我預期之後還會發生其他問題,再加上病人已經開過很多次刀,這都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與風險。」這次的狀況比之前更棘手,我認為幾乎不會過關。
「你上次也說很危險,可是開完就好了,所以我們決定要再拚一次!」經過討論,家屬們做出最後決定。
「嗯...好。我準備一下。」深吸一口氣,我知道接下來有一場硬仗要打。
「你真的要幫他開?」會診醫師對我同意手術感到驚訝。
「我沒有理由拒絕。無法控制的出血該不該開?該。技術上做不做的到?能。家屬可以因為只有萬分之一的成功率而放棄,但若他們願意拚那萬分之一,我沒有理由拒絕。」
手術真的很困難,但是居然把血止住了。
隔天我去看病人,情況似乎有好轉,「醫師謝謝你!我們又在驚濤駭浪中過一關!」家屬對手術的結果很感謝,也很慶幸前一晚決定手術。
對於手術的結果,我的心情很複雜。
手術見效固然有成就感,不過是否又繼續讓家屬對病情充滿期待?
如果還有下一次,又或者下次的狀況更糟?該要如何面對?
當外科醫師有時候很簡單,就是「開」與「不開」而已,「開刀」的好處壞處與「不開刀」的好處壞處,說明清楚,接下來就是病人與家屬的事。
當外科醫師有時候很難,「開」與「不開」之間的優缺點,似乎不只是「會好」與「不會好」而已。
即使這麼多年,我仍對自己的角色感到迷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