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到急診上班,前夜的同事指著某個觀察區的病患:「這個病人要小心!」
「傷得很重,病情不穩定嗎?」聽到同事提醒小心,我當然得提高警覺。
「沒有,他其實沒什麼嚴重的受傷,只是一些傷口破皮,但是昨天一直跟我要求住院,我不肯答應,結果他就去投訴『院長信箱』。」
「結果呢?你妥協了嗎?」
「當然不可能,院方也很明理,只是告訴我這件事而已。所以我又再去跟他說不能住院,而且就算要讓他住院,我還找不到哪個專科要收。」
「對!我們絕不妥協!」我很贊同同事的作法,再度重申,不能因為病人胡亂投訴,就改變我們的原則。
其實很多民眾都對急診有錯誤的期待,以為給急診第一線醫護人員壓力,就可以從不用住院變成可以住院,就可以從沒有病床變成有病床。
沒有辦法,真的沒有辦法。
是否需要住院,是後線收治住院的專科決定,如果沒有住院的需要,就不會有人收,急診也沒辦法幫人家決定。
何況病床的分配,更不是急診醫師能控制。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第一次喬床就上手」,今天來分享一下「第一次要求住院就成功」。
首先,可以把自己打昏或撞昏,弄到有內出血或腦出血,一定可以住院。
或者,直接找到「可以而且願意」收治住院的醫師,他自然會跟急診聯絡。舉凡「我認識xxx醫師」、「我跟院長很熟」、「請幫我聯絡xxx主任」,這些話基本上沒用,我都會跟他說:「既然您跟xxx很熟,請他打個電話給我交待一下」,通常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過去我曾遇過胸腔科醫師跑來找我,說要收某個小骨折只要打石膏回家的病人住院。我很意外地問他為什麼,「沒辦法,病人的媽媽是我老婆娘家鄰居的長輩,所以我只好過來~~」
有人要收我當然樂觀其成。
要動用關係不是不行,不過請直接跟可以做決定的高層講,不需要跟第一線人員說。
病人跟我說:「我跟川普是好朋友。」我會當他是神經病。可是如果川普下命令給美國國務院,國務院責成AIT聯繫外交部,我相信很快我就會接到高層交代將病人安排給誰的命令。
寫「院長信箱」也是一樣,行政人員會告知醫師有此事,建議再多溝通。可是行政人員不可能替某醫師決定要幫他收病人住院,也不可能替病人決定去向。
醫療其實就是那句話:「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我們不為難病人,也不希望被病人為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