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看到所謂的「常態分布曲線」,病人的分布也是如此。
非常非常好,好到有點莫名其妙的不是沒有,但就是一小部份。非常非常機車,好像進了醫院就是醫護人員對不起他的也有,其實也就一小部份。大部份的病人落在中間,沒有特別的客氣或不客氣。醫病之間就是單純的醫療提供者與接受者的關係。
就因為大部份都是「正常」的病人,所以工作情緒不會受影響,然而還是有「不正常」的人,可能是「不正常的好」、也可能是「不正常的不好」。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有一次看門診,一位全身擦傷的病患來換藥。看病歷記錄是三天前去過急診,當時不是我看診,只是剛好三天後是我的門診,所以過來評估傷口狀況以及是否有其他問題。
傷口不大,大約幾分鐘就換完了,我沒有再約後續門診,理論上我跟這個病人的緣份就只是這幾分鐘的萍水相逢。
「謝謝你們!感謝你們醫護人員!這是我自己做的紅豆餅,請你們吃!」病人拿出一大包(真的是一大包,又多又大)的紅豆餅,我這時候突然對他有印象,好像是急診對面的攤販老板。
「不好意思啦!我們只是換個藥而已,你太客氣了!」我對於只有一面之緣,而且沒有幫到什麼忙,卻讓他送東西感到不好意思。
「是真的謝謝你們!我等一下還要去急診送,不夠的話我再叫我兒子拿過來!」
一邊吃病人送的紅豆餅,看診在愉快的心情中結束。雖然病人對我們很好,可是這種好並不多見,也不應該期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急診來了個車禍的年輕人,住院醫師上前看診,他卻一句話都不講。
住院醫師又問了一次怎麼受傷以及哪邊不舒服,他很不耐煩地回答:「你是不會用眼睛看喔?我全身都不舒服啦!」
住院醫師有點無耐地看了他父親一眼,正常來說家屬就算不斥責病患的態度,至少也會幫忙緩頰:「受傷就受傷,問那麼多幹什麼?你就幫他全身檢查就好了啊!」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很少遇到一家子都這樣的。
我走上前接手這個情況:「你不明確講哪邊不舒服,那就沒辦法看診,你決定告訴我的時候我再看。」
大約安份了一小段時間,檢查做得差不多,似乎只有擦傷沒有大礙,我打算讓他離院。
病人的父親來找我:「我要求要住院,不行嗎?」
其實要求住院的問題很常見,但後面多那句「不行嗎」就讓人覺得刺耳。
「幫我兒子打個點滴,不行嗎?」
「做個全身電腦斷層,不行嗎?」
每一句話的結尾,似乎不嗆一句就不會說話似的。雖然根本不想理他,可是一整天的心情,都被這麼沒禮貌的人搞得很差。
還好這樣的病人也不算太多。
我常覺得醫療工作是對自己心性的修練,對特別好的人與事要冷靜、對特別爛的人與事更要冷靜。最近遇到事情的時候,要求自己的口訣就是「常態分布」....
「這些病人是少數。」
「這些病人是少數。」
「這些病人是少數。」
「這些病人是少數。」
「這些病人是少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