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比悲傷更悲傷(1)

年紀很老的老人,本身有一堆疾病在身上,這次因為急性腹痛來掛急診,診斷是無數的膽結石造成膽囊炎。
急診第一時間就會診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手術。然而考量到手術風險實在太高,因此病人家屬直接拒絕這個建議,被會診的外科醫師也同意手術不是目前最適合的治療。醫病雙方達成的共識,是先住進肝膽胃腸科病房,希望能用較安全也較保守的方式來治療。

在內科病房打抗生素打了兩星期,發炎還是沒有改善,除了持續性腹痛之外,體溫也是燒燒退退,每次抽血的數值也不理想。

雖然知道手術風險很高,但似乎也沒有更好方法,於是再度會診外科醫師。

面對這種兩難的狀況,家屬不想冒險,外科醫師也不想冒險。更何況照先前交手的經驗,如果有什麼意外,家屬不會善罷干休的。

所以討論過後,還是繼續藥物治療。

又過了兩星期,整個療程已經接近一個月,依然沒有起色。家屬終於接受需要手術的事實,一個月以來,確實醫師已經用盡各種非手術的治療方法了。

外科醫師在手術同意書上,詳細寫下密密麻麻各種可能併發症,麻醉科做術前評估時,也約集所有家屬,詳細說明了預期發生的風險,甚至包括猝死之可能。

目的不外乎讓家屬瞭解事態的嚴重,亦善盡告知之職責。

果然發生意外,麻醉科藥物才剛打,病人就出現低血壓,沒多久心臟就停止了。於是立刻開始急救,目標是先把病人救回來再說。

在這種情況下,外科醫師當然不敢手術,連皮膚的第一刀都還沒劃,就先把病人送回加護病房了。麻醉科醫師在手術室外頭,被十幾個家屬包圍住,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說明。所幸術前各種可能性都已告之,同意書上也白紙黑字載明,當下還算說得過去。

在加護病房裡,病人一直沒再醒來,後續電腦斷層確認是急救過程中腦部缺氧太久,除非有奇蹟,否則應該是永遠不會醒來了。

後續治療過程中,家屬透過各種管道表達不滿之情。然而院方態度明確,麻醉風險已清楚告知,各項處置皆符合醫療常規,因此雖然對家屬表達人道關心,但並不存在賠償問題。

由於還沒開始手術就進行急救,外科醫師自覺應該與自己無關,要是手術開始才急救,那責任釐清將更複雜。

急性照護期過去後,病人轉到普通病房,家屬也慢慢接受病人永遠不會清醒的事實。至於原本的膽囊炎,現在更不可能去手術,只能繼續用藥物治療。

就這麼多住了兩個月,病人慢慢退燒了,發炎指數與白血球也逐漸改善。

外科醫師接到家屬投訴,質疑當初手術的建議:「明明病人繼續使用藥物治療,有機會能夠避開手術。然而因為外科醫師的誤判,導致病人必須承受不必要之手術與麻醉風險!」

故事的結果是那位前輩,被家屬三番兩次要求解釋與負擔未來所有的長照費用後,黯然離開其工作機構,現在是個清閒的開業醫師。

聽完這個故事,有種說不出的悲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