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腸阻塞的病人需要手術,還沒看到病人本人,光從電腦病歷就令我皺眉頭。
97歲高齡外加洗腎三十年,理論上能不碰就不碰。可是電腦斷層顯示腸子已經完全塞死了,想不開刀似乎也不行。
「病人年紀非常大,所以手術的風險與死亡率相當高。」說明了需要手術的理由與手術的計畫後,我向老人家的兩個兒子強調這一點。
「還好啦!我爸爸雖然年紀大,可是平常都很硬朗,他撐得住的!」反而是病人的兒子一派輕鬆。
「話不是這樣說!全身麻醉一下去,手術刀一劈下去,很多問題都會跑出來。一定要做出不了院的心理準備,最壞的狀況是手術中就死亡,或是後續呼吸衰竭沒辦法拔管,那接下來的日子就得臥床使用呼吸器了!」
「我對我爸爸有信心,他一定可以活到一百多歲的!我還要帶他去環遊世界!」
幫高風險老人開刀我不怕,但家屬的樂觀與期待反而令我膽顫心驚。幾年前我遇到一個事件,差點變成醫療糾紛,就是這類「不正確的過度期待」。(八十幾歲的老太太,慢性肺疾病與心衰竭的病人,腸穿孔術後恢復不良,一堆家屬圍著我給交待,為什麼開刀前他媽媽可以逛街買菜,開完之後下不了床~~)
「請容我潑你們冷水,這是不正確的期待。病人能夠從手術的風險中存活,基本上已經是最好的狀況,其他的要求我不認為有辦法做的到。」我刻意放慢說話速度,這幾句話我講得特別仔細。
「我知道!醫生都是先講嚴重一點,其實不會那麼糟對不對?」
「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那就沒辦法進行手術!」
前前後後我們拉踞了十多分鐘,才達成手術前的共識。手術後也和死神拔河了十多天,最後雖然能夠出院,但也一如預期地,元氣大傷需要坐輪椅。(中間他兒子在我背後跟護理師抱怨,為什麼開個刀之後,好像變了一個人。隔天被我知道之後,我把他們大罵一頓~~)
手術風險高的病人,本來大家都是能避則避,但我覺得最可怕的不完全是病人或疾病本身,家屬往往有著「送來醫院就不會死」、甚至「送來醫院就不該死」的期待。當醫師透過「專業」來判旦高風險時,家屬往往是透過「感覺」與「訴諸感情」來降低預期的風險。
有一個很基本的概念,不需要讀醫學院也應該知道:人是會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