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在醫院和醫學院裡擔任老師,我反而總是告訴學生:「老師比你厲害是天經地義的,他比你多讀幾年書早開幾年刀,但這個『厲害』應該只是現階段,未來你們都有可能會超越今天的老師。」
「我之所以現在比你會開刀,是因為我早你先學了十多年,也多練了十多年;之所以我會很多知識,是因為同樣的東西我已經讀了十多年。所謂的比較,不應該是跟老師或跟學生比,應該是跟同儕比,或是期許未來的自己,能跟今天的老師一樣。」
科技一直進步,連教學的方法都與時俱進。
以前我們都是在課堂上聽老師上課,一堂課充滿了講義與幻燈片(請注意:是古董幻燈片,不是Powerpoint投影片),偶爾有張彩色照片甚至影片就很炫了。現在的課程都強調討論、互動、甚至許多與多媒體結合的新玩意兒~
外科練習更是如此,為了練習外科綁線,每個值班室的馬克杯握把或上下鋪梯子踏階,都有一個一個的線頭,都是值班時的空檔不斷練習。至於傷口縫合,則是在跟完每台手術後,年輕住院醫師最期待的時刻,因為有一整條傷口可以讓自己縫,然後在被罵、縫得很爛被學長拆掉重縫中成長。
腹腔鏡算是高階的技術,都是要到比較資深之後,才有機會得到訓練。但總是有第一次,從第零次到第一次那種壓力之大,到現在還是很難忘記,那種很期待、很開心得到機會、壓力很大怕搞砸當中慢慢學會。
「開腹腔鏡跟打電動一樣啊~會打電動就會開了!」學長們總是這樣告訴我。
是有點像啦!可是打電動跟人體的壓力還是不一樣,打電動死了頂多再一次,病人可不是開玩笑的。
最近院內引進一個有趣的東西,腹腔鏡手術模擬器。前幾天Peter Fu去試用,感覺還不錯,很逼進真實手術的操作。住院醫師們可以用這個機器,快速累積經驗,也減少在病人身上發生失誤的麻煩。
「開腹腔鏡跟打電動一樣啊~會打電動就會開了!」一邊操作,我一邊想起學長跟我說過的話,我也偶爾會跟住院醫師們這麼說。
這就是打電動啊~~
如果能縮短練習時間,某種程度上可以拉進住院醫師與老師的能力差距。
身為老師,我常問自己,到底能給後輩什麼?除了年資、年紀之外,有沒有什麼是身為老師真的比學生強的?
聰明?比我聰明的學生太多了。
博學?同樣的東西背十年,當然比沒有讀過的學生要熟。
技術?任何技術反覆做十年,連猴子都可以做得很熟練。
我想老師與學生最大的差別,應該還是在於「經驗」。讀書沒什麼好比的,差別只是在於誰讀的多誰記的熟,照著步驟開刀其實也就是那樣,劃刀、切下某個器官、止血、縫傷口.....
但有太多的突發狀況,就需要時間與經驗來慢慢學會怎麼處理,某個不預期的大出血,如何快速穩定病人狀況、也穩定自己心情(開刀只要主刀者自己一慌張就完了)、甚至穩定家屬的不安與質疑。
隨著各種快速取得的數位知識,老師的價值就剩下經驗。只是科技越來越進步,誰曉得「經驗」是否也能被某種技術給取代或模擬。
或許未來手術模擬器能夠有「手術大出血模式」、「助手技術很爛模式」、「主治醫師在旁邊碎唸大罵模式」、「家屬在手術室外叫囂模式」、「開刀中長官打電話進手術室關心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