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年終感言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人設
「人設」之下的真面目。
前幾天在醫院對面的小吃街買晚餐,Peter Fu提著大包小包的食物,和迎面走來的同事打招呼。隔天在醫院遇到他,他跟我說:「你也會去對面買吃的喔?」
「不然呢?」
「我以為你都是去餐廳或大飯店~」
「我不但會買便當,還會站在雞排攤前面排隊,改天說不定會遇到我。」
同事當然是跟我開玩笑,不過這讓我反思,到底我的「人設」是什麼?
人設、人物設定,其實就是一種外在形象,不管是自我營造,還是他們的刻板印象。
學生時代我交過學藝術的女朋友,過往的戀情戀人沒什麼好多說的,不過那些年我和她與她的同學朋友們有許多接觸,有一個很深的體認就是:「她們也是人。」(這句話沒有任何貶抑的意思,真的是發自內心知道「她們也是人」,在不食人間煙火如仙女一般的人設之下,她們也有七情六慾,跟所有人一樣可能有不良習慣或嗜好~)
我沒有刻意經營所謂的人設,就是單純從分享生活、工作、家庭開始,從現實生活的傅醫師到網路上的Peter Fu,但是無論是哪個角色,傅醫師和Peter Fu都是正常人,正常會做的事,我也會做。
有時候在家裡拉哩拉塌,史迪普很受不了某些壞習慣,也會跟我抱怨:「如果你的粉絲知道你這樣,你會『人設崩壞』!」
「還好吧~就只是放個屁而已。」
英雄聯盟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十七年
每年的12月24或25日,我們家都會慶祝。
不是慶祝耶誕節,而是Peter Fu和史迪普的結婚紀念日,今年是第十七年紀念日,明天過後,將是第十八年的開始。
和一個人牽手走過十七年,真的是很長的時間,中間有很多回憶,快樂的有、生氣的有,也遇過一些波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一起走過來了!
其實夫妻相處,真的是一門學問,一門用時間來累積,磨練著兩個人心性的學問。我始終很感謝史迪普對我在工作上義無反顧的支持,甚至會半強迫我去做一些「我自己也知道要做,可是常常懶的做」的事~事實證明,他都是對的;也會包容我經常不在家,必須一個人扛起家裡與孩子的事。
過去這一年與往年最大的不一樣,應該是史迪普重新回到職場,然而多了職業婦女的身份,他原本的「妻子」與「媽媽」的角色,工作沒有減少,扮演得一樣好!
婚姻生活會讓兩個人成長,長時間的婚姻生活會讓兩個人蛻變。兩個少爺小姐變成爸爸媽媽,兩個熱戀男女變成老夫老妻。談的話題從生活享樂變成柴米油鹽醬醋茶,再到共同的人生規劃與長遠打算...
今天和史迪普聊到我們剛認識還有結婚的時候,共同的感覺是:十七年真的好久!久到蜘蛛人都已經進入第三代了~初代蜘蛛人對上八爪博士時,我們兩個還去電影院看,那時候孩子還沒出生...
12月24日,耶誕夜,沒有大餐、購物、逛街。一家人平靜地待在家,孩子上才藝課、準備考試,我和史迪普各自忙著大小事。
結婚17年的這一天,迎接18年到來的這一天,平凡的這一天,平淡但是快樂的每一天。
#十七年的數字手勢
#五到十六年的數字手勢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危險駕駛
我必須坦白講,開車載史迪普是有壓力的。
尤其是趕時間的時候,例如送孩子上學上才藝課,我們兩個趕上班。史迪普是天生的駕駛,知道什麼時候該走哪個車道,什麼時候該鑽那個巷子,什麼時候要快速變換車道....
所以每次Peter Fu慢慢開,史迪普都會很著急。
前天也是如此,我們塞在高速公路上,隔壁車道一直前進,可是我的車道就停著不動,但是隔壁的車又多又快,所以Peter Fu也沒辦法換過去。史迪普雖然沒有明講,但急促的呼吸聲,代表他很不耐煩。
感受到壓力的Peter Fu忍不說:「你不要這樣好不好!我就是覺得一直變換車道很危險,不要逼我做這麼危險的事!」
史:「你本身就是危險駕駛~~」
P:「...........................」
裝睡的人叫不醒
門診來了一個老太太,小腿有個一公分的洞,據說兩個月前抓破就一直沒有癒合,一進門就說要拿「消炎藥」。
我看了一下傷口,局部有些發炎,照理說吃抗生素抹藥膏應該就可以,不過前提必須真的只是小傷口。
「兩個月都沒好?有糖尿病嗎?」我一邊換藥一邊問。
「沒有!」
「沒有!」
「沒有!」
病人本人、病人的老公與兒子,異口同聲說「沒有」。
「是『沒有糖尿病』還是『沒有檢查過』?」
「沒有!」
「沒有!」
「以前驗過一次,說血糖有比較高,不過沒有糖尿病。」病人的兒子補充說明。
「我建議檢查一下,血糖比較高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傷口就永遠不會好。」我忍不住提醒他們。
「沒有!」
「沒有!」
「幫我媽媽開個消炎藥吃就可以了。」
「OK好,這是批價單,我不約回診了,有需要再掛號。」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背後那雙手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三寶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TESP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敵意的感受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鬧劇一場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證明的責任
關於看病的目的。
之前的文章,討論過很多次和保險、診斷書之類的話題。我始終認為:病人(如果真的有病的話)來醫院,應該是來看「病」,而不是讓醫生為他的健康背書。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是:醫師的責任應該建立在醫療之上,其他大大小小莫名其妙的要求,都不應該是醫療端的責任~
下午三四點向來是外科急診最忙的時候,各種外傷病人不斷,一輛轎車與前方貨車發生車禍,同車四個人都被送到急診。
四個人同時掛號進急診,於是我們四組人同時去看他們。
駕駛比較嚴重,臉上有一條傷口要縫,因為自述撞到擋風玻璃後失去意識,因此有做電腦斷層檢查的必要。
另外三個人在一旁的長椅聊天,我和住院醫師去問診:「請問哪邊不舒服?」
「沒有,我們兩個坐後座晃了一下」後座的夫妻這麼回答。
「我應該還好,安全帶勒到肩膀有點痛,不過手舉的起來。」前座的男性友人把手舉得高高的。
「那請問你們掛急診的目的是?」我忍不住詢問。
「因為我們可能有事故糾紛,所以來醫院掛急診留個就醫紀錄。」
「留紀錄應該去報警吧!來醫院幹嘛?」我盡量壓抑心中的不耐煩。
「報警當然是有報,可是也是要掛急診證明我們有受傷。」
「那請問我病歷要怎麼寫?『完全沒有受傷,只是來急診留紀錄』?」
「我有撞到手。」「我有撞到肩膀。」「我有點頭暈。」三人不約而同出現了症狀。
身為醫師,我實在沒辦法趕他走或是不處理病人的「主訴」,最後的處理就是開止痛藥,開「手挫傷」「肩膀挫傷」「頭部鈍傷」的診斷書。
雖然我很清楚,這是政治處理而非醫療處理,可是我只能解決醫療問題,沒辦法解決政治問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疫情還沒暴發前的某天,一個爸爸帶小朋友來掛急診,主訴是四天前手被熱水燙到。
我看了半天,除了手背有一小塊發紅之外,沒有水泡沒有破皮,若不說是燙傷,真的看不出來。
「請幫我開一張診斷書,『證明』我們有因為燙傷來掛急診,我要跟航空公司求償!他們倒水的時候滴出來燙到我女兒。」
我當然還是得開給他,只是很疑惑隔了五天才來,顯然不是醫療需要,那要醫生「證明」一件五天前發生的事情,到底有沒有道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的門診是「外傷急症外科」,所以有時候會有民眾在網路上查詢看診項目後自行掛號。
一對夫妻來我的門診,自訴是前幾天發生車禍,不過當時覺得沒有不舒服,所以沒有就醫。
「那今天有哪裡不舒服嗎?」
「是還好,不過我想來做全身檢查。」先生很客氣地回答我。
「沒有不舒服,那要做什麼檢查?」
「因為對方現在跟我談和解,所以我要檢查一下,確定沒有事。」
「你要不要考慮去健檢中心?」我也很客氣地問他。「那你呢?也是來做檢查嗎?」我轉頭問太太。
「我就是來掛『外傷』的門診,證明我有因為外傷來看醫生。」
#地獄遊記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直播現場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關於家暴
共同價值觀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時光流逝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獎勵小孩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自費品項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街頭戰爭
2017-2018我在芝加哥進修,除了外傷資料庫研究之外,臨床工作中看最多的是槍傷處置。
以我目前服務的林口長庚來說,一年的槍傷約十例上下;我所進修的Cook County Hospital就在惡名昭彰的「芝加哥南區」(連續五年蟬連全美治安區域最差第一名)和「West Garfield Park」(全美治安區域最差第六名)的交界處,所以算是犯罪的超熱區,夏季夜晚,一個晚上就是八到十例。
每天晨會就是討論昨晚中槍個案,除了醫療方面,也有社工甚至警察參與討論相關社會問題。我注意到多半的槍傷都是幫派火拚,和販毒相關的糾紛,也偶有些零星的搶劫個案或是仇殺。
所謂的「仇」是真的仇,可能中槍的人前幾天出獄,之前殺了開槍者的兄弟什麼的,或是中槍者搞了開槍者的女人(也算是大仇啦);販毒搶劫這種跟錢有關的事也不少,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拿槍起來開好像也說的過去。
科內討論著今天發生的案件,送到醫院時已經回天乏術,只是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爭吵,就把人給捅死,而且出手就是致人於死往要害刺;再加上前陣子的大新聞,路上的行車糾紛擦撞,就把人打到腦出血,要是運氣不好也是死路一條,或是再也醒不過來...
看到這些新聞案件(有些還發生在我周遭),我突然有個感覺:雖然我們沒有像美國黑道那些重武器大傢伙,但是發生糾紛與出手的條件也未免太低~
汽車擦撞,殺人;被勸戴口罩,殺人;在KTV吵架,殺人;夜店看人不順眼,殺人....
與其討論「治安為什麼那麼差」,還不如討論「為什麼一點小事就要殺人」?在全面加強治安的同時,還不如告訴民眾「不要拿球棒上街、有話好說不要動刀動槍」~
我很困惑這到底是教育有問題,還是情緒管理有問題?
我想應該不是教育,正常人都知道「不可以殺人」吧,難道我們要在國民教育中加上「不可以殺人」嗎?
還好我們的槍枝管制還算嚴格,照台灣目前驃悍的民風,如果跟美國一樣自由擁有槍枝,那街頭發生大規模槍戰,可能不只是在電影裡~
關於伴侶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歷史讀本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作品列表
某天Peter Fu載著一家大小,路上一時興起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我總共寫過幾本書嗎?」
史:「不是四本嗎?」
P:「嗯...也對也不對。」
史:「什麼意思?」
P:「嚴格講起來應該是七本。」
彼得兔:「七本!怎麼可能?」
P:「除了台灣的四本之外,其中三本有出簡體字版,但是內容有重新編輯過,所以算是新作品,還有一本和台大醫學院合出的外傷教科書,我負責骨盆外傷那章的撰寫。」
史:「吼~這樣不算啦!」
P:「好吧!那我問一下,我第一本書的書名是什麼?」
史:「嗯....是『醫生不醫死』還是『拚命』?」
P:「你不知道我第一本書的書名?噢..........」「那第三本書是什麼?那本裡面有你們每個人的角色喔!」
彼得兔:「這我知道!我來答!是『三人一腳的獨白』!.....好像不是....『兩人三腳』?還是『一腳三人』?」
P:「醫人三角的獨白................」
Peter Fu對於家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作品,感到沉痛與遺憾。
P:「那你們知道我有獲選『百大良醫』嗎?」
史:「你有獲選?不可能!」
P:「對,我不是。所以這很奇怪啊~我的成就你都搞不清楚,可是唬爛的東西你就知道。」
史:「照你的個性,如果獲獎一定會嘴到天上~~」
搞不清楚已經不能原諒,被糾正之後嘴巴還不饒人,Peter Fu感到無比沉痛與遺憾。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腦中盤算
Surge TEAC
這一年的工作重心是外科部的教育活動,一手催生了Surge TEAC,每個月固定會有一個週六,替年輕醫師們安排些教學。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技術」都是在病人身上練來的~
超音波一堆黑白交錯的畫面,拿著探頭專業十足,家屬不知道你在掃什麼,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在掃什麼,然後不知不覺就會了...
中心靜脈導管穿刺,看學長做過幾次,某天有個機會輪到自己就上了...
縫傷口?縫得很醜很爛很鬆,被學長或老師剪掉重縫幾次就會了...
住院醫師要寫論文,沒有論文不能升主治醫師!WTF?沒人教啊~從醫學院到住院醫師階段,沒人教過我設計實驗、算統計、寫文章,然後一句話「沒有論文不能升等」!?
接下行政工作之後,我開始思考,要怎麼樣可以讓年輕醫師們早點學會這些必要的技能,又可以兼顧病患權益與安全?過去雖然有些零零散散的教學,何不把它們系統化呢?
Surge TEAC,原本只是我電腦中某個資料夾,要打surgery teaching時,為了省時間亂打的字。不過想想拿來當主題還不錯,surge是大量增加、浪潮之意,TEAC有教學、技術之意,很符合我想做的事。
昨天上完今年度第二次影像教學,下個月有同事幫忙教超音波,整個2021年的任務大功告成。除了自我實現之外,在這份工作中我交到不少朋友,也真的感受到年輕醫師的成長,因為我們這些老師而成長。
「因為有這些活動,我可以很自信地跟我同學說:『我們長庚外科的訓練很棒!』。」某堂課後的學員回饋,某位住院醫師留了這段話給我們教學團隊。
Surg TEAC即將邁入第二年。
老生常談
很少在自己的文章裡談大學時的社團生活,那是一段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的回憶。
大一到大四的一千多天,我非常非常瘋社團活動,已經到了不管功課、不管考試、不管一切的癡迷。當同學都在生理實驗室裡跟老鼠、兔子搏鬥時,窗外看出去就是我蹺整個下午的課,在排練活動、搭營火、搭工程;國家考試前所有人都閉關讀書,我還是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要開、把社團事務看得比前途還重要。
那段日子我經歷許多磨練,也交了許多一生知心的朋友,然而回頭來看,學生時期真的因為社團活動,耽擱了太多寶貴的時間,可惜年輕時不會想,父母老師同學給我的勸戒也聽不進去,導致很多早該在學校該學會的知識,進了醫院裡頭必須花更多時間補足...
你問我會不會後悔,坦白說我不知道。
我常和學生們說(如果有機會,也想跟當年的自己說):「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一定要多點時間在教室裡、在書本裡!當年我只要有現在的一半努力,今時今日我的成就必不只如此。」
醫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臨床服務。值班、開刀、看病人,做些研究寫些論文,也偶爾教一下學生,沒有也不需要太多行政經歷。(曾經在某家社區醫院,短暫擔任過主任,那時候也做得不怎麼開心~)
這一年我開始接觸行政事務,負責醫學教育,雖然疫情爆發打亂了年度的布局,但一年下來我跟團隊還是辦了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
大大小小的會議、打電話、接電話、找人、找經費、發公文、看場地、聯絡器材廠商餐點,瞬間當年整學期辦活動的感覺又回來了。也突然覺得,還好有過去的經歷,現在處理這些事情一點都不困難。
每當想到一個點子(或是接到學生提出的需求),先找有意願有能力的承辦醫師,再打幾通電話聯絡場地,最後發個公文請款與其他行政程序,大約一個下午就可以搞定,然後一場教育活動就可以辦得漂漂亮亮~
回到學生社團的話題,我相信對職場生活是一定有用的。
不過,讀書更重要。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自找難堪
地獄遊記
地獄遊記。
一個中年男子(年紀沒比我大幾歲)來門診拆線,手上一個三公分傷口,一週前在急診縫合。拆完後他起身準備離開,我跟他說:「請外面稍等一下批價繳費單。」
「還要繳錢喔?上星期急診不是付過了?為什麼縫傷口要付一次錢,拆線又要付一次錢?」
我一時被他弄糊塗了,我以為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病人也不是不識字的老阿公阿罵,不會不知道「看病要付錢、拆線也是醫療業務」...
「當然要繳錢啊~你上星期付過吃飯錢,難道今天吃飯就免費嗎?」
「才剪個線抽出來而已,這樣還要收錢~~」
病人忿忿地離開。
忙碌的急診現場,一位太太要求驗傷,自訴被他妹妹打,要開家暴的驗傷單。
通常這種驗傷,我不太會為難病人,他說哪邊被打我就會描述在診斷書裡。也就因為如此,通常開立家暴驗傷單時,我都會請病人坐我旁邊,他一邊口述我一邊打字,除了受傷部位之外,也包括事發經過。
「他已經來我家鬧過好幾次了,這次太過份!我一定要開驗傷單去告他!」太太氣呼呼地說。
「都是親姊妹怎麼會搞成這樣?」打字的過程我忍不住與他閒聊。
「他一直說我欠他很多錢,又說我明明有錢還不還他!」
「那有這件事嗎?」雖然不關我的事,可是既然聊開了就八卦一下~
「哪有很多錢?幾十萬而已啊~我們做生意隨便都是一兩百萬在來回的,而且他越來找我吵,我就越不還他!」
我停下打字抬頭看他一眼,原本有的一點點同情灰飛煙滅。
在地獄裡當個觀察者,看看裡頭的每個人,在地獄裡不是沒有道理...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關於挫折
來談一談挫折。
在我十八歲之前的世界,功課就是一切,在那個時空背景與社會氛圍下,什麼都不用管,把書讀好就對了;只要功課好,就是好學生,就不會有煩惱。
於是高中聯考、大學聯考一路過關斬將,順利考進醫學系,那時候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什麼是挫折。
進了醫學院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一整班都全國最優秀的高中生,還是得分出第一名與最後一名,我就是後段班的學生,以分數論英雄的成王敗寇的價值觀下,我就是那個寇;我把重心轉向社團,參加活動、辦活動,可惜目空一切的個性沒改,當某年我輸掉了社長選舉時,無法承受挫折的自己,覺得有如世界末日一般,功課不好、社團又失利,到底自己還剩下什麼?
若說那段消沉的日子,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讓自己體認到「世界上是有挫折的」。
大學的時候失戀過,很喜歡的女生和別人在一起,曾經很傻很天真地在大雨中問對方:「我哪裡不好?我付出不夠嗎?」接下來就是一段痛苦的情傷日子。
在那次挫折中,我體認到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應該說大部份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行醫的過程中,我觀察到許多醫學生或醫師(也包括我自己),對挫折的容忍度都極低。或許是求學中多半一路順遂,又或者說讀書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
進入職場之後,受的挫折越來越多,事情沒做好被上級醫師罵得狗血淋頭、病人的事沒處理好被罵被羞辱被投訴被告...
或許是臉皮越來越厚,或者是心理素質越來越強大,我始終秉持某位前輩告訴我的話:「工作的本質就是在培養對挫折的容忍度。」
住院醫師訓練結束時,當時服務的機構並沒有給我晉升主治醫師的機會,這是職場生活中遭遇最大的挫折。當時和史迪普舉家遷移,搬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醫院重新開始,每回想起那段人生不確定感極重的日子,還是心有餘悸...
前幾年遇到一個讓我痛苦不堪的醫療糾紛,連向來對工作充滿熱情的自己,許多個夜晚都跟史迪普說:「算了~不想做了...」
現在回頭來看這些事,好像可以輕描淡寫帶過,彷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在當下,每個挫折都是一個坎,如果想不開跨不過去,或許就是一個悲劇...
挫折就是挫折,那種痛苦是真實而且刻骨銘心的。
成功與挫折,本來就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事。不需要用現在的挫折,來否定過去的成功;同樣地,即便現在成功克服了,也不需要隱藏曾經挫折帶給自己的痛苦。
遇到絕處沒什麼大了,絕處逢生才需要本事。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地獄下一層
國道車禍,一整車四個人同時被送進急診。
駕駛已經沒有生命徵象,現場的醫護全部一湧而上,立即啟動急救程序,插管、心臟按摩、輸液....
同車後座的太太用左手壓著右手:「快幫我處理啦!流了好多血!」
我利用急救當中的空檔看了一下他的傷口,不大也不深,目前血也止住了,不過需要縫幾針。「我們先處理那個緊急的病人,等一下幫你縫。」
「快點啦!」
我沒有理會他的催促,繼續忙那個危急病人的事。
外傷急救的可怕在於,就算這一秒暫時把命給拉回來,病人的一隻腳還是在鬼門關裡,下一秒可能又被拉進去。這個病人就是如此,時好時壞,所以整個急救程序都停不下來。
「什麼時候輪到我縫傷口?」當我走出急救室,忙著開某張檢查單,轉頭又要進去時,太太把我攔住。
「再等一下!我先忙你朋友的問題,他可能快不行了!」
「不能先幫我處理嗎?他不是我朋友,我只是搭他的便車,我跟他一點都不熟!」
我沒有理他,現場比他的傷口緊急的事情還很多。
最後病人還是沒有救回來,後面的程序就是向家屬說明經過,開立相關文件與遺體整理。
「輪到我了沒?」
「我們在急救,再等一下。」護理師安撫著這位太太。
「他不是已經死了嗎?死了不是就忙完了?可以幫我處理傷口了吧!」
護理師對他的回答非常生氣,覺得一點人性都沒有。我沒有特別的反應,雖然大家都在地獄裡,但我相信還是有層數的不同。
地獄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修養不夠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刀子嘴
一個老太太走路滑倒,被他女兒推著輪椅帶進急診,外觀上看起來膝蓋變形,應該是骨折了。
住院醫師幫她安排了X光檢查,不過當時病人很多,等了一會兒才輪到她照。從X光檢查室回來之後,她女兒很著急地來找我:「醫生,我媽媽的狀況怎麼樣?」
「膝蓋骨骨折了,可能需要開刀,我幫你聯絡值班的骨科醫師。」打開X片,看到的結果跟我預期的一樣。
「骨折?那怎麼辦?會很嚴重嗎?我媽媽年紀很大身體又不好....」病人的女兒憂心忡忡。
「你先不要太擔心,等一下骨科醫師會過來,他會詳細跟你說明。」
「我只是覺得,她那麼老了還要開刀.....」女兒開始啜泣。
「別那麼激動,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的,你稍坐一下。」我趕緊安慰她,然後請她回去病人身邊。
「我的腳怎麼了?」老太太虛弱地問她女兒。
「斷了啦~你就愛趴趴造,現在斷了吧!你真有夠雖小的!」聽到這幾句話,我忍不住抬頭看一下,這是剛才在我座位前面掉眼淚的那位嗎?
「那要開刀嗎?醫生怎麼說?」
「骨科醫師等一下過來,最好把你腳鋸掉~~」
大約半小時,骨科醫師到現場看會診,向家屬說明手術細節,以及一些需要自費的品項。
「自費沒問題!我要給我媽媽用最好的!我一想到媽媽要進手術室,我的心就好痛....」
刀子嘴豆腐心。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即刻救援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人有三急
動力與熱情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我記得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毋負今日
專用車位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訪談心得
遇到問題的態度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詞彙不夠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過往經驗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改運
從頭開到腳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還好
找話聊
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施與受
When和While的用法有什麼不一樣?兩個都發生在過去的動作,如何表示「兩件事同時發生」、「兩件事一先一後」、「一件先發生,另一件中間插進來打斷」?
學英文講英文寫英文很多年,我以為自己的英文還可以,但其實是不求甚解,很多小地方我都不清楚沒注意,或者避免使用自己不熟的文法。
扯遠了,這篇文章不是要談英文。
我很喜歡教人家東西,所以既是醫師,也是老師。教學多年的感覺,可以讓自己對某一門學問更懂更熟練,有時候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學到新的東西,或者當學生給我回饋時,他們也會告訴我一些我沒讀過的東西。
老師和學生都會因為教學而成長。
一直以來,我都是彼得兔的英文家教。每週七天都有英文作業,週一與週五都有英文考試,幾乎都是我陪他閱讀、陪他復習文法、陪他復習單字。曾經想過幫他請英文家教,可是孩子就是喜歡我教他,後來慢慢地,「讀英文」也變成我們父子共同的活動。
只是隨著年級越來越高,文法越來越複雜、單字越來越艱深、閱讀文章越來越長越來越深,慢慢地我從「教孩子英文」變成「一起讀英文」。
他每週末必須讀一篇約十到十五頁的文章,目前的內容已經從原本類似童書的東西,變成青少年小說,所以裡面非常多我也看不懂的字。通常我必須先自己看一遍瞭解意思,再來陪孩子讀一遍,然後開始寫作業的時候,還會再讀一遍。
於是孩子讀一遍,我得讀三遍~
文法是另一個挑戰。先前我都覺得,文法是很基礎的東西,只要孩子在學校有教過,課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複習完。後來發現,裡頭許多規則與變化,都是我之前不知道、沒注意、以為不重要、以為都可以...其實規矩很多~
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我覺得連自己的英文也變好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細節,現在似乎也弄懂了。孩子做練習題可能增進八十分,我可能只增進二十分,但卻是如果沒有教孩子英文,就永遠得不到的二十分!
教學的過程中,施與受都會有所收穫,無論是教的是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無論教的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小知識。
受到誇獎
隨意批評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模式轉換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說話藝術
看不出來
門診的病人很多,為了加快看診速度,通常我都是兩個診間同時進行,在其中一邊的時候,另一邊護理師會先叫病人,如我是需要拆線換藥的,也可以先準備好。
前幾天我看完其中一邊門診病人,走到隔壁診間,是一位黑黑瘦瘦的年輕人(真的很黑也很瘦),桌上擺了一套剪刀與鑷子,應該是要拆線用。
「Hello.」我走過去打了聲招呼。
病人抬起頭看看我,然後點個頭沒說話。
傷口在頭皮上,一週前在急診縫了三針,現在看起來恢復得不錯。
「OK!The stitches can be removed.」我還是繼續用英文,因為我們這邊常有移工朋友受傷來看診,如果沒有翻譯陪同的話,就得用英文溝通。
「...........」病人又看了我一眼,依然沒有搭話。
「Can you speak English?」我問了病人一句,又回頭跟護理師說:「糟糕!怎麼沒有翻譯?有些移工不會講中文也不會講英文,那真的很麻煩。」
「我會講中文,我是台灣人。」病人這時候說話了。
「啊~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一直到病人離開診間,我已經忘了到底講過幾次對不起,整個處在尷尬與抱歉中看診~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藝術分析
份內之事
關於「份內事」這件事。
史迪普重回職場一年了,他從剛開始的實驗室新人,到現在團隊裡大小事都有他的角色。一開始他是用「幫忙」為出發點,來做許多原本非他工作內容的事,可是慢慢不知不覺,好像就變成他的事,不過,也變成非他不可沒他不可的事。
有時候他會跟我抱怨工作很煩很累,但我聽得出來,抱怨只是嘴巴講講,心裡是很有成就感的。
今天我們一起去買咖啡,史迪普突然跟我說:「不然我來咖啡廳打工好了。」
「可以啊!照你的個性,應該會一路做到店長。」
雖然只是閒聊,可是我是真的這麼認為,有的人的個性就是會願意做許多不屬於「份內事」的事,這些看似「沒有經濟效益」、「勞工奴性」的事,最後都會反饋為自己的收穫。
最低限度,心理的成就感是說不出來的。
也就是這樣的個性,才會造就事業的成功,無論這份事業實質上大或小。
最近在忙院內招考住院醫師的事,行政事務比臨床工作煩雜許多。臨床工作頂多是把刀開好、看病人、說明病情;行政事務則是公部門、人事、財務...各方面都得兼顧。
我一個人當然做不來這麼多事,不只是時間,也包括能力。
院方希望我們設計招生海報,我只是不經意問一下住院醫師群中,有沒有人懂美術,幾天後設計精美的海報就出爐了!
院方要科部製作一個宣傳影片,幾位熱心又專業的住院醫師,比我還投入這件事!原本我以為就是簡單弄個短片交差,結果他們很當一回事,取景、剪片、配樂...最後的成品根本不輸專業攝影團隊。
這些都不是他們「份內的事」,或者說,做這些「份外之事」,不會有多的薪水、福利,可是他們願意幫忙。當我提出需求的時候,他們不假思索義無反顧伸出援手!
昨天值班一整夜開刀沒睡,到今天早上十點之前,都還在忙病人的事:會診、手術、查房...
史迪普要我病人看完之後,把握時間補眠睡一下。不過我十點之後的行程是:和幾位主治醫師討論研究、幫住院醫師改論文、和住院醫師討論論文內容、下午兩點有個教學會議、三點和學生有約要教學、四點幫一群學生上課、這當中還夾雜三十到五十通聯絡各種事情的電話...
照理說,這每一件事我都可以推掉,除了臨床工作是我「份內之事」,其他我不做應該也沒有關係。有時候真的好累,我也會羨慕許多灑脫的同事,開完刀沒事就回家、沒有值班就不來醫院,幾天沒值班就幾天不用出現,薪水照領,多了許多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每回這樣想的時候,看到身邊這些努力的人,比我優秀資深的人比我還努力,我有什麼資格偷懶?比我年輕資淺的弟弟妹妹也很努力,我又怎麼偷懶?
哪些事「份內的事」,其實是自己決定的。所謂的「份內與份外」可以很寬,也可以很窄。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突破學習曲線
時代在改變,知識與技術的養成方式也在改變。
前陣子寫了一篇文章,在談我們這些有點年紀的中生代,也必需不斷充實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或者只靠「年資」、「資深」這些靠時間換來的本錢,來讓年輕人服氣。
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很多手術都還是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僅是偶一為之的嘗試性質。而且一定是要跟著老師開過很多傳統開腹手術,自己才會有獨立完成開腹手術的機會,在累積許多開腹手術的經驗之後,才能在某天突然出現一個,可以開腹腔鏡的機會。
所以我的學習曲線很慢很曲折。
前幾天我排了一台腹腔鏡手術,說複雜不算複雜,但也不是那種入門級的簡單手術。原本我的打算是帶著資深的住院醫師一起開,告訴他當中的技巧與該注意的步驟。
結果總醫師開得非常好!每個動作都相當到位,我本來的擔心似乎都是多餘。
「你怎麼開得那麼順?誰教你開的?」
「我看Youtube上面的影片,然後在手術模擬器上面操作過。」(院內有幾台腹腔鏡手術模擬器,操作起來跟打電動很像~)
這個世代的學習,早已不是我們當年的土法煉鋼~~
這段時間我忙著幫住院醫師辦教育活動,每年的重頭戲都是縫合訓練營,平常不太可能在真人身上練習的各種縫合技巧,都會在訓練營當中模擬。
不過以往頂多都是用豬肉、豬皮來做皮膚縫合,現在多了腸子、肝膽來做腸道吻合與肝膽縫合手術訓練,真實度又更提高了些,學員的訓練程度又提高了些。
今天看到器材組準備一箱又一箱的豬肝(還要註明包括膽)(一般的肉販賣豬肝不會保留膽,誰誰要吃膽呢?),我突然有種感動~~這個世代的訓練,跟當年真的很不一樣!
這幾天有如此強烈的感覺,如果我們當年的進步,是一步一步爬上來,那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他們的進步就是用跑的跳的,可預期下一個世代,他們會用飛的~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問事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第五級肝臟撕裂傷
紀念一下這台刀,病人活著出院了。
第五級肝臟撕裂傷,Juxtahepatic venous injury,指的是肝臟後面的肝靜脈出血。治療的困難點在於出血位置在肝臟後面,手術很難直接找到出血點;而且肝靜脈和下腔大靜脈直接相連,出血又快又急;有些難以靠手術止血的部位,是可以用血管攝影栓塞來處理,但是動脈可以處理,靜脈就沒辦法了....
醫學文獻上的死亡率報告,從80%到100%都有。
我個人的經驗,無論是當住院醫師時跟過的刀,還是當主治醫師自己開的刀,真的是「開一個死一個」,但是不開又沒有其他方法,所以無論是醫師或家屬,都要做病人會「死在手術檯」上的心理準備。
很多年前,我和一位資深的外傷醫師一起處理過這樣的案例,那個病患也沒辦法救活,大量鮮血從我們看不見止不住的地方一直湧上來。那時候我很沮喪地替這台手術收尾,資深醫師告訴我:「雖然死亡率非常高,但是就是要開!不開病人就會死在急診。而且,開這一個是為了救下一個,總是會有救活的!」
前陣子遇上這樣的案例,手術前我已經確認這個診斷,也知道接下來是九死一生的搏鬥。
「我很認真的告訴你,病人『隨時會死亡』。請你做好心理準備,然後也請聯絡其他家屬,這可能是你能見到他的最後一面。」我將手術同意書遞給家屬時,也同時說了這一段話。
果然一如預期,鮮血從肝臟的大裂縫裡不斷湧出。我只能用大量的止血紗布,緊緊地將裂縫塞住,施行損害控制手術。
病人的運氣好,我的運氣也好,血止住了,再過幾天病人就轉出加護病房,再過幾天就出院了。
「開一個死一個」不足為懼,「開這一個是為了救下一個」才是外傷醫療著使命。
長大的代價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自吹自擂
颱風夜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年輕時的照片
晚餐時史迪普翻出一張他學生時代的照片,然後很得意地說:「你不能否認,我年輕的時候滿漂亮的。」
P:「現在還是漂亮啊~」
史:「哪會?現在跟以前比差多了。」
P:「這沒辦法啦!人類本來就會老。就像我看自己以前年輕時候的照片,也比現在帥多了。」
史迪普停下吃飯的動作,把頭抬起來:「有嗎?」
問題與答案
CEO生活
現在的工作,除了臨床、研究與教學之外,也開始歷練一些科部的行政事務。最直接的就是住院醫師的教育訓練,還有許多與教育相關的事務。
一般來說,我週五的臨床工作相對比較少,通常都是利用那一整天寫論文,或是修改住院醫師的稿子。不過最近的星期五,我的工作是「打電話」。
一個早上,我至少打或接五十通以上的電話,幾週後要辦某個教育活動,需要聯絡講師、借場地、找經費,請秘書發公文;下個月的學術演講,要聯絡講者、主持人,大家的時間又都不好僑,搞定第一個人,第二個人未必能配合,和第二個人講好,又要回頭打給第一個人~~以為全部都聯絡好之後,秘書又來電說某個長官要改時間...
我最近的綽號是CEO傅。
之前我都可以記得每週幾固定要開哪些會,要參加哪些課程,最近多到我必須把各式各樣的開會通知,全部轉給助理,請他幫我在行事曆上登錄。
基本上演講排程已經到年底,基隆長庚有連續兩週兩場演講、桃園某家醫院有一場演講、建中有一場演講、本院有一場演講,澳門外科醫學會線上演講、重症加護醫學會演講....
昨天值班一整夜開刀沒睡,今天一早參加晨會後,查房、教學、下午教學門診又是一天。
教學門診大約兩點多結束,距離下班五點還有一點時間,累癱了的Peter Fu倒在值班室想睡一下,這三個小時中,我至少接了二十通電話~~
「外科部......」
「外科醫學會....」
「外傷醫學會...」
「教學部....」
「病歷室...」
「手術訓練營....」
「手術模擬競賽...」
「下個月有外科迎新,還有招生博覽會....」
「下下個月要外科住院醫師招考.....」
幾乎是眼睛一閉起來,電話就響,剛講完一通電話想再睡一下,下一通電話又來....
CEO傅的人生。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身不由己
工作中如果遇到病人是院內同事或同事家屬,給點方便其實是無可厚非的事。(我相信這是人之常情,在任何醫院甚至放大到任何機構都是一樣。)
有天一個大學生來掛急診,額頭撞到門,有個一公分左右的傷口。陪他來的是他媽媽,穿院內工作制服。
我去看過病人,就只是小擦傷,擦擦藥就可以,連縫都不需要。也跟他的家屬說明一下照護方式,雖然我們不認識彼此,不過大家都是同事。
「我相信你們的專業,謝謝!不過需要照個電腦斷層嗎?」病人的母親很客氣。
「應該是不用,沒有任何神經學症狀的輕傷,可以再觀察一下。」
「好的,那我知道了。」
我很快地把出院要用的藥膏與止痛藥開好,讓同事可以快點去辦手續。
「不用照個CT嗎?」當護理師把批價單拿給家屬,她又再問了一次護理師,於是護理師轉向我,要我去說明一下。
「我剛說過不用啦!不過你如果堅持要照,我會幫你排,那是因為你是院內同仁,這純粹是人情考量,醫療上我還是認為不需要。」
「那就不用了啦!我只是問一下。」
看到出院帶藥的藥單,她又問我:「不用吃個抗生素消炎藥嗎?」
「好!我幫你開。不過那是因為你是院內同事,不是因為病情需要。」
「那就不用了,謝謝。」
醫療決策,應該是與人情無關的專業,可惜人情事故總是讓我們身不由己。
#客氣的為難
#客氣的回擊
#客氣的不客氣要求
#客氣的不客氣拒絕
趕時間的擔心
門診來了一位年輕人,要求開立上個月掛急診的診斷書。看電子病歷主要是車禍撞到頭跟臉,所以那天照了一堆片子,不過都沒事就讓他回家了。
我把診斷書打好,讓他看一下有沒有問題。
「我的胸口有點痛痛的,那天好像沒有檢查到。」病人深吸了一口氣。
「已經一個月過去了,如果有問題的話,早就有問題了,不用擔心。」很多病人都有類似的疑問,擔心有什麼事情,在急診沒有發現,我也很習慣讓他們知道「時間已經自動告訴你沒事」。
病:「會不會有肋骨的骨折?」
P:「不確定,不過沒關係。」
病:「什麼意思?」
P:「沒有影像檢查,我當然不能說一定沒有。不過就算有,也頂多是吃痛藥等它自己好,怕的是肋骨骨折合併的氣血胸,但是距離你受傷已經超過一個月,有氣血胸的話早就倒下來了。你現在可以正常走路、講話、呼吸、活動,基本上不用擔心。」
病:「不用照個什麼看看嗎?急診那天都沒有照....」
P:「可以啊,去照一下,不過我相信是沒事的。」
病人有點生氣:「你連片子都沒照沒看,就說沒事?急診那天明明就是誤診!」
聽到「誤診」這種強烈又莫名其妙的字眼,我已經懶的跟他多說:「好啊~那就去照吧!等一下去樓下X光櫃檯排隊。」
病:「大概要等多久?我趕時間。」
P:「不知道耶,你得去排才知道,有時候病人很多,確實得等一下。」
病:「那算了,我還有事,改天再來照。」
P:「@#$$%@...............」
#你TMD到底要什麼
#很希望自己有事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年輕世代
年輕人的世代,如果不自我提升,很快就要被時代淘汰。
現在關於住院醫師值班的規定越來越多,每週工時限制、值班範圍限制、每月班數限制、防疫期間分艙分流區域限制、還要兼顧公平性、配合每個人的私人行事曆預約不值班、假日班平均分配、有人請特休、有人放婚假、有人懷孕.....
以前我當總醫師的時候,排班大概需要花一星期的時間,偶有一個小調動牽一髮動全身,可能整張又得重排;現在規矩多更多,聽總醫師說幾乎月初就要開始排下個月的班表,然後會被退件N次才符合規定,符合規定也未必每個人都滿意...
於是前幾天科部開了個會,討論排班的相關事宜。
「之前確實存在這些問題,不過這幾個月應該改善不少。我寫了一個軟體,把規則全部輸入,電腦就能自動排出來~」某位總醫師說明他的解決之道,一派輕鬆的語氣。
「『寫』了一個軟體!?」我和旁邊一位長官面面相覷,好像聽到另一個世界的語言。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真的不一樣。
先前投稿一篇論文,期刊有些意見建議修改,大部份都回答得出來,唯讀審稿人對文章中某個統計方式有意見,建議改成一種我沒聽過的方式。查了一下網路,不是那麼容易,至少我的統計軟體弄不出來。
那天上班時,和一位年輕醫師聊到這件事。
「我來試試看。」年輕醫師聽完我的問題,似乎知道怎麼弄。下班後幾個小時,他就把算出來的數據與表格傳給我,解決了困擾我好幾週的問題~
很多的能力培養,現在都越來越往下紮根,十幾二十年前我當住院醫師哪會什麼寫論文做研究?都是當了主治醫師才慢慢摸出心得,從亂寫一通到熟能生巧:現在幾乎每個住院醫師,都具備了基本的統計、研究設計與論文撰寫能力,當中出類拔萃者所產出的質與量,不會輸給我們這些老師輩。(甚至比很多資深主治醫師還厲害~)
許多「和工作相關的斜槓」,也在很多年輕人身上看到。當年我們頂多發展興趣,例如攝影、登山、音樂...雖然多才多藝者有之,但多與醫療專業無關,也無法替自己的醫療專業加分;現在許多年輕醫師,可以把醫學資訊、電腦工程、人工智慧等等,都放進自己的醫療工作裡。
坦白講,我看得望塵莫及。
和年輕人相處越多,其實有些不安全感。如果不自我提升的話,不是被淘汰,就是成為倚老賣老,人家不好意思嗆你但是心裡瞧不起你~我可不想成為這種人。
除了老(以及因為老,而帶來的年資紅利與資源分配),我還贏他們什麼?
自我提升真的時時刻都很需要。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險象環生
險象環生的上班環境。
一個老爺爺,家屬代為描述症狀:跌倒撞到背部,然後下肢就無力了。
在急診評估起來,真的兩隻腳都不會動,從外傷機轉來看,多半是傷到脊椎,標準處置是影像檢查之後盡快手術。
X看起來一切正常,脊椎沒有骨折沒有滑脫,很難解釋雙下肢完全癱瘓的原因。雖然按理說,核磁共振來看脊椎神經,應該是最清楚的檢查工具,可是也多半是在X光有初步結果的狀態之下。
要說X光完全正常,但在核磁共振之下看到多麼嚴重的神經壓迫,感覺機會不大,因此我們有點猶豫要不要排核磁共振。(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各單位都限縮檢查的狀況之下)
「排個電腦斷層吧!有些東西X光看不出來,直接做核磁共振也怪怪的。」我和另一位主治醫師交換意見。
大約過了半小時,住院醫師跑來找我:「電腦斷層做完了,看起來很可怕!」
我趕緊點開片子,不得不說我們的住院醫師訓練真的不錯,雖然只是為了看脊椎而沒有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還是被他們發現隱隱約約有個主動脈瘤,看來是血管的問題不是神經的問題。
後面的故事就是血管攝影、血管外科會診、緊急手術與加護病房住院。
晚一步就慘了,要是沒看出來一直當做神經問題也慘了!
我不敢想像會賠多少錢,應該不會少於一台跑車。
在這種險象環生的地方上班,開跑車也是剛好而已!
惱羞成怒
其實你不必這樣。
前幾天的交班時間,同事和我正在討論病情,一位太太走來我們旁邊,似乎想講什麼。護理師看到我們在忙,於是主動去問她:「有什麼事嗎?」可是太太搖搖頭,想等我們講完話。
同事這時候也抬起頭:「沒關係,你先講,請問有什麼事?」
太太拿了一張紙遞給我們:「我等一下要離開,這張紙上有我們家人的電話,病人有事的話請打這個電話。」
聽到是非醫療的行政與庶務問題,同事跟太太說:「麻煩您把資料交給那位護理師,他會幫你登記。」
太太卻有點不悅地跟同事說:「你讓我跟你講,然後聽完又要我去找別人!」
同事試著跟他說明:「每個人負責的事情不一樣,我讓你去找負責這件事的人幫你處理。」
太太很兇:「你就是把我推來推去!」然後心不甘情不願地去找護理師。
我在旁邊等交班,一句話都沒有插嘴,心裡在想,如果是我遇到,要怎麼應付,可能就隨便他罵,當做沒聽到吧!
這時候同事卻跟太太說:「你如果需要我幫忙的話,可以好好講,不需要這個樣子!」
惱羞成怒的太太很激動:「你哪有幫我的忙?你把我推來推去!」
同事:「我聽了你的問題,告訴你該去找誰,這樣有什麼問題嗎?你不跟我說你的問題,我怎麼知道要怎麼幫你?還是你希望我都不要聽你講,就叫你去找別人?」
最後這位太太應該是講不過同事:「你講話不用這樣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現在防疫期間,陪病家屬的規定很嚴格,只能有一位陪病家屬,而且住院期間不能更換,每換一次就必須自費採檢,因此住院前我們都會跟家屬講得很清楚。
一位太太(又是太太)告訴護理師:「我等一下有事要離開,已經聯絡看護來採檢了。可是看護沒看過我爸爸,我爸爸也沒看過那位看護,等他採檢完,要怎麼找到彼此?」
護理師向他說明:「看護來的時候要去掛號,那時候我們會登記病人的資料,採檢陰性之後就會帶他去病人那邊。」
太太:「可是我等一下必須先離開,我也沒看過那位看護,沒辦法跟他講我父親的狀況,他有辦法照顧我父親嗎?」
護理師:「那你可以電話跟他講,或是在醫院外面交接講一下。」
太太:「我是說,看護又不瞭解我父親的狀況,他有辦法一來就照顧病人嗎?」
護理師:「所以我才說,你可以當面跟他交代一下。」
太太:「他採檢前又沒看過病人,採檢之後我就不能再進來了,那他怎麼知道要找誰?」
護理師:「我剛才不是說了,掛號的時候會登記資料,他會知道該去哪裡,你也可以先電話告知他該注意的事項。」
太太:「我怕看護沒有辦法。」
這時候我實在忍不住插嘴:「如果你那麼不放心,最好是自己照顧,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太太很生氣的兇我:「我們就是有事沒辦法啊!你講話不用這樣啦~~」
#你才不用這樣咧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心有餘力不足
今天是孩子們開學第一天,他們從學校帶了一堆表單回家填,什麼接送單、聯絡單、bala單...
上班累了一天的史迪普,短暫休息後自言自語:「我得打起精神來填這些單子了!」
Peter Fu:「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史迪普:「很多啊,把那疊單子拿來看看,我們今晚來填好。」
Peter Fu:「那個很複雜,我怕填錯被你罵,而且你常嫌我的字太醜。」
史迪普:「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要你幫忙,是你主動問我的!然後跟你講要做什麼,你又推託鬼理由一堆~」
Peter Fu:「其實我問你需不需要幫忙的時候,只是想表達我的誠意,可是我能力不足,你是知道的~~」
史迪普:「...................」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抓娃娃機
暑假的尾巴,帶孩子去台北地下街投扭蛋抓娃娃。(雖然很多扭蛋投到之後也是隨手亂丟,抓娃娃機也是騙人居多,可是花一點錢可以讓孩子很開心,我們覺得相當值得。)
史迪普和孩子們蹲在某台抓娃娃機前面,裡頭的玩具相當誘人。
「我先!」史迪普率先投入一個十塊錢。
移動爪子對準標的物,史迪普按下按鈕,標的物雖然被抓起來,爪子卻突然鬆開,東西又掉下來,但是彈得離動口又近一些。
「吼~差一點!
「換我!」彼得兔也躍躍欲試,接著投下另一個十快錢。
只見他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後看看,爪子左右調整,一下子左邊多一點,一下子右邊又要推一些。當他終於決定好位置之後,已經過了倒數計時,爪子放不下去了。
「吼!浪費錢!!」彼得兔受到Peter Fu和史迪普的同聲譴責。
「我來!」王牌Peter Fu也投了十塊錢進去。
爪子正準備出動,還沒就定位,Peter Fu一時手滑就按了按鈕,結果爪子就這麼原地放下又起來,十塊錢也飛了。
「吼~~~」這次換史迪普和彼得兔噓我。
「欸~你別這樣!你也花十塊錢,我們也花十塊錢,就結果來說都是沒抓到,你有什麼好噓的?」Peter Fu對史迪普的嘲弄忿忿不平。
史:「我損失的十塊錢是遺憾,你們損失的十塊錢是笨蛋,這完全不一樣!」
P:「.......................」
#嘴人還要壓韻是怎樣
人生風景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
讀者中如果有武俠小說迷,對降龍十八掌裡這一招,一定不會陌生,洪七公教郭靖的第一招掌法:「這一招叫作『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只求剛猛狠辣,亢奮凌厲,只要有幾百斤蠻力, 誰都會使了。」
如果外科手術是一門武功,那練武的目的應該是擊敗敵人(也就是疾病),以「取勝」為唯一目的。取勝的方法,倒不一定非得力氣大、內力強,有時候還得用些巧勁策略。
就像「亢龍有悔」一樣,不只是勁力外放,而是收的內斂。
很多時候,外科醫師(也包括我自己)會陷入一種迷思,就是「想透過雙手的技術,來解決所有問題」。然而,許多疾病治療的成敗,都不只是「外科醫師的手術技巧」而已,外科手術可能只是治療疾病的一小部份,某個工具罷了。
某些擴散得亂七八糟的癌症,該做的是解決緊急問題後,讓病人快點接受化療或其他系統性療法;硬要在手術檯上大幹一場,把「自以為」看見的腫瘤都切掉,也只是切掉「自以為看見的」,仍有太多肉扁看不見的留在身上,可能把病人搞得更糟。
我剛出道的時候,也做過「很拚」、「很衝」的事,幻想自己在手術檯上不可一世,只要我出手,死神就得退散。
偶爾可以很帥,但更常的是灰頭土臉。
時間久了,經驗多了,慢慢學會什麼時候要攻、什麼時候要守、什麼時候要退。看起來好像很退縮,其實我的病人可以活著;有時候英雄主義地拚,付出的代價可能是一條命。
我不跟人比技術、比速度、比傷口大小、比失血量,我的病人好好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亢
龍
有
悔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臨別遺憾
「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某種程度,這句話應該算是一種肯定。可是那天,我一點開心的感覺也沒有。
有一個老伯伯,多年前因為腸阻塞讓我幫他開過刀,這些年一直在我的門診追蹤。
我記得當年那台刀非常困難。
在遇到我之前,他因為腫瘤問題接受過多次腹部手術,結果再度發生腸阻塞後,先在某家醫院接受治療,甚至又開刀進去,主刀的醫師發現處理不了,只好把傷口關起來轉診醫學中心。
當天我是值班醫師,對於眼前這個一定超級困難的案例,我也沒辦法拒絕。果然肚子裡跟倒了醬糊一樣黏成一團,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才從一整團打結的腸子中理出頭緒。
當時雖然把病人從腹膜炎與敗血症中拉回來,可惜後來仍然產生併發症,術後住了好幾個月才出院。後續的腸道廔管與傷口癒合不良,反反覆覆時好時壞。
這些年偶爾會需要住院個幾天,使用抗生素治療,或者打些營養針,但至少不需要再開刀(應該說,也無刀可開了~)
「最好的狀況就是這樣了。能吃、能拉、能睡,雖然傷口偶爾會有分泌物,但至少過得去,而且生活品質影響不大。」病人每一次門診,我總是這樣鼓勵他,也希望他能理解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醫療未必能夠追求完美,病人能從鬼門關前走回來,已屬難得」這是我常傳達給每位病人與家屬的觀念。
老伯的幾個兒子真的孝順,很努力扛起長期照護的工作。每次來門診時,傷口的照護品質不輸給專業的護理師。其實有很多次,傷口幾乎已經完全癒合,病人也可以正常飲食生活。
「醫生,你覺得我父親的問題,什麼時候會好?」某次門診回診時,傷口又冒出一些分泌物,病人的兒子皺了皺眉頭,趁他老爸離開診間後私下問我。
「不會完全好,或者說『好好壞壞』會是常態,這件事我已經講過很多年了。」
「有沒有可能,再開一次刀,把壞掉的腸子徹底切掉?」
「我認為很困難,至少以我幾年前幫你父親開刀的經驗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真心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況。病人不需要承受再次手術的風險,又可以在生活品質可接受的情況下活著。更重要的是,我不認為再開刀會比較好,我的手術技術雖然沒多好,但也不相信有哪個高手可以克服。
「可不可以再幫我爸拚一次?」
「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我的專業認為手術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家屬的期待很殷切,可是我仍然拒絕他們。
開刀對我來說,就只是開刀而已,對病人來說是一條命。我向來不是為了開刀而開刀,也不是為了不開而不開。這時候我不是「不想開」,而是我認為「不能開」。
某天我在病房看病人,好像瞄到病人的兒子,可是當時他父親並不是我的住院病人。問了護理人員才知道,他們後來去我一位同事的門診,提出手術的要求,同事就讓他住院安排手術。
同事的決定與專業我當然尊重,如果能幫上病人,也是好事一件。
據說手術開了很久,術後的恢復也不順利,又再度進入敗血症與死神拉扯的循環。為了避免尷尬,我盡量不去打聽那個病人的後續。
某天我離開加護病房時,與病人的兒子擦肩而過,他主動叫住我:「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
「會熬過去的,加油!」我只能這麼跟他說。
離去時,我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有高興的感覺,只是覺得遺憾。
#頭號粉絲專屬文章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梅花座
二樓電梯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登峰造極
臨陣脫逃
門診來了一位「戒護中」的病人,一週前和獄友鬥毆受傷,急診處置之後,這天由兩位員警陪同來拆線。
所謂的「戒護」,就是員警押送,在手銬腳鐐之下,將病患(受刑人)帶來診間。
病人非常客氣,對我的處置與說明都很配合。他是一個年輕人,非常非常非常壯。
員警與受刑人離開之後,護理師跟我說:「剛才那個病人真的很壯,如果沒有手銬腳鐐的話,他要逃走可不得了~」
P:「這倒是。他雖然很客氣,但是如果抓狂起來,那兩個員警跟你們兩個護理師一起上,應該也制服不了他。」
護:「等一下!員警和我們兩個護理師?那你呢?」
P:「我會從旁邊的門(診間與診間當中有門相通)到隔壁診間,然後把你們反鎖在裡面,再從格壁診間下樓喝咖啡,等你們把他制服再叫我回來~~」
護:「.................」
薄弱的信任感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問題人物
開心就好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諧音
史迪普接到醫院的第二劑疫苗施打通知,不過他有些疑問,Peter Fu對這個也不太懂,所以建議他直接問院方。
史:「我明天打去安衛組問一下。」
P:「安慰組?我們醫院那麼好,有安慰打疫苗的安慰組?他們怎麼安慰你?我上次打完手臂痛了兩天,是不是也可以找人安慰?」
史:「安全衛生組................」
晚餐史迪普決定用Ubereat叫外送的泡菜鍋,現在防疫的關係,規定只能送到大樓門口。快送到的時候,Peter Fu幫史迪普下樓取餐。
Peter Fu站在門口等待,一輛載著食物的機車從馬路對面迴轉過來,應該是我們叫的食物。
P:「謝謝你,是我叫的餐,應該是『鍋』吧!」準備伸手去接。
對方把東西拿在手上不給我。
U:「郭?不是喔!是史小姐。」
史迪普一定覺得Peter Fu是白癡.............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理財規畫
父親節心得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人生目標
前幾天有一個平面媒體採訪,談了一些我行醫的經驗、遇到的故事、以及斜槓醫學之外的興趣。
訪談後邀請人跟我說:「你跟我們之前採訪過的很多醫師不一樣。」
「哦?哪裡不一樣?」
「我們之前邀請的醫師,多半還是希望透過媒體,來宣傳自己的醫療技術,例如醫美醫師會希望我們多寫一些關於他隆乳或其他美容的成功案例。不過你今天跟我們談的,多半是理念方面居多。」
坦白說,我倒是真的沒想過,要利用這個採訪來宣傳「醫術」。即便談了幾個從死到活的外傷案例,我也只是想分享那種感動與成就感,而不是我有多厲害~
在我許多的文章與演講中,我分享的多半是想法。
最後一個問題,訪談人問我:「學術上你已經是教授,也出了很多本書,那你接下來還有什麼目標要達成?」
這倒也真的是另一個我沒有認真想過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就是在既有的規則之下,一步一步往前走,經營網路或寫書算是醫療之外的插曲,不過也有一定的規則可循。要是問我下一個階段想完成什麼,一時間我還回答不出來。
把賺到某個金錢數字當作目標,或是買得起什麼夢幻逸品嗎?坦白說誰沒有慾望呢,可是這似乎不會是我的人生目標。
要擔任什麼重要職務嗎?主任院長校長部長總統?這不是我的人生目標。
研究會繼續做,即便已經沒有升等壓力。
「我希望能夠影響更多人,陪更多年輕醫師一起成長,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也是我應該做的事。」這是我對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
分享成長的理念,似乎比宣揚醫術更重要。
保障
今天和史迪普聊到保險,討論了一下我們目前有哪些保單。(這些事基本上都是史迪普在打理,所以我常搞不清楚。)(我只知道,年紀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重,我必需顧慮的再也不是我自己而已,還有摯愛的家人。)
我們把保單的內容算了一下,大概瞭解到,如果我倒下來的話,可以拿到多少錢。
P:「我當然不希望這件事情發生,不過這個金額讓我放心不少。」
史:「可是你失智怎麼辦?失智有賠嗎?」
P:「.......................」
關我什麼事
有個闌尾炎的病人,開完刀隔天就恢復得差不多,我告訴他可以出院了。
病人說他的傷口還有點痛,想要多住一天,我也同意了。(基本上吃喝正常,不需要打點滴的腹腔鏡手術病人,我其實是鼓勵早點出院。)
再隔天病人居然又不肯出院,表示想等傷口再好一點。
P:「傷口就是那樣,小小不到一公分,躺在醫院跟在家裡都是一樣,所以今天必需出院。」
病:「我覺得胃口還是沒有很好。」
P:「慢慢就會改善,待在醫院也沒有特別的治療,所以今天必需出院。」
病:「我回家沒有人照顧。」
P:「這不是住院的理由,今天必需出院。」
病:「我想跟你商量,可不可以住到下星期一。」(當天才星期二。)
P:「不行,這太誇張了。」
病:「我的保險是和住院天數相關,多住一天會有多一點錢,最近疫情的關係,我的店生意很不好,住院的保險費還比開店的營業額高,所以我想多住幾天。」
P:「我岳母的狗得了白內障,走路常常撞到東西。」
病:「那關我什麼事?」
P:「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