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頻率副詞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神奇術語
不為所動
一位大媽被狗咬來掛急診,從進急診開始,嘴就沒停過。
一下子抱怨狗主人,一下子抱怨他老公,一下子抱怨狗,然後又抱怨護理師幫他換藥太用力,反正什麼都有得抱怨,最後抱怨醫師開藥開太慢。
好不容易換藥換完,藥單回診單什麼都開好了,護理師拿單子給他去批價回家:「阿姨,請你到前面櫃檯繳費,有幫你預約回診。」
「不要叫我阿姨!我七十七年次的!」大媽突地一聲大吼,護理人員嚇了一跳。
Peter Fu偷看一下電子病歷,他明明就五十幾歲,什麼七十七年次...
空氣凝結了三秒,大家都沒有說話,然後護理師回過神來:「好的,阿姨,不要生氣。這是你的批價單..............」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基本刀
昨天接到一通會診電話,很罕見地是從其他專科的病房發出。一般來說,會找我的多半是急診,而且會在我的值班日出現。病房會診大部份是我過去的老病人,現在可能因為其他疾病住在別的專科,然後他們需要我去評估屬於我專科照護的部份。
「這邊是神經科病房,想會診你來幫病人做氣切與腸造口。」電話中與會診醫師瞭解了一下病人狀況,因為呼吸衰竭與進食困難,所以需要做氣管切開手術還有灌食管造口手術,我答應對方今天可以開刀,晚點會去向病人家屬說明手術細節。
「我可以請教一下嗎?為什麼會會診我?」一般氣切手術都會找耳鼻喉科或心胸外科,灌食造口會找一般外科。對方會診我,當然是很感謝,不過我更想知道怎麼想到找我的。
「因為我們希望一次就能把兩個手術解決,耳鼻喉科只開脖子不開肚子,一般外科只開肚子不開脖子~~」
「喔喔喔喔~~~好的。那我明天脖子跟肚子一起開。」
聽了之後,其實我有點感慨。當醫療分工越來越細,每個醫師都越做越專精之後,大家都只專注在某一個部份,而不再(不願意)碰觸其他的領域。
在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所謂的「基本刀」包括了闌尾切除手術、疝氣修補手術、氣管切開手術、人工血管植入手術這些...也就是說,不管將來走哪一個次專科,整形外科也好、一般外科也好、心臟外科也行,這些「基本刀」就是第一年與第二年外科住院醫師要學會。
我現在開的這些「基本刀」,也真的就是剛入行的那一年學會的。
我的氣管切開手術是在神經外科學的,神經外科有很多長期昏迷需要使用呼吸氣的病人,所以加護病房裡需要做氣切的病人,都是神經外科總醫師利用大刀與大刀中間的空檔來處裡。
住院醫師時剛好沒有輪訓到血管外科,可是我的人工血管植入是在一般外科學的。舉凡胃癌、乳癌、胰臟癌,要打化療的病人,一般外科的老師們也都自己放人工血管。
有些和我差不多年紀上下屆的師兄弟,他們後來雖然不在一般外科,可是當年剛入行學開刀時,我們也都一起開過闌尾、疝氣等等。
就是這些所謂的基本刀。
所以偶爾有我自己的病人要放人工血管或做氣切,住院醫師問我要不要會診別科時,我會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他,或者說「我們自己做,你想學的話我可以教你。」
分工越細的結果,連帶影響住院醫師的學習,因為老師們都鑽研在某一種特定的技術,而不再開這些「基本刀」,住院醫師們想學「基本刀」的機會也少多了。
某次我排了一台氣切手術,從新任主治醫師、總醫師到年輕住院醫師都跑來觀摩,一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是在開什麼了不起的世紀大刀,才有這種規格~~
回歸外科醫師的原始任務,基本的技術與基本的手術,應該是一輩子都不能擱下的功夫。
死裡逃生
我真心的替你高興。
前不久有個朋友跟聯絡史迪普,他的家人在某次健康檢查中,疑似發現了腫瘤,想介紹到我這裡來看診。情形似乎有點嚴重,所以我請他讓家人盡快就醫。
隔了幾天,病人來到我的診間,年輕男生,沒有任何不良生活習慣。
從他的年紀、症狀、家族史當中,我完全無法把惡性腫瘤跟他做連結。唯一就是在電腦斷層之下,看到一個可疑的腫塊,不過也跟一般常見的癌症長得不太一樣。
病人的情緒很激動,和我談了很多該怎麼治療,甚至是可以活多久的問題。他告訴我,他還年輕,還有妻小父母要照顧。
我可以理解這種不安與痛苦,身在青壯年的我們,要背負的責任往往都不是自己一個人而已,一旦倒下來,影響的也不只有自己,可能會是一個家庭的崩解。有時候我也常會東想西想,擔心自己生了什麼病,又或者每次因為身體有異狀去做檢查時,也會非常害怕發現什麼不該出現的東西。
「先不要太悲觀,你的年齡不像、症狀不像,也沒有家族史,說真的這麼年輕就得癌症的機率不大。」我試著安慰他,讓看診的過程不要那麼緊張。
「可是電腦斷層有看到東西。」
「嗯...我當然不敢說一定不是,可是不太像。應該要做核磁共振看一下,如果不是就可以放心了。就算真的有問題,目前也還在很初期的階段,趕緊治療都還有機會。」
我給他的建議是馬上住院,在住院當中安排檢查,如果真的有問題,就緊接著治療。
「不好意思,我有朋友介紹另一位醫師,那你覺得我還要去看他的門診嗎?」病人說了一個名字,是院內一位教授級的名醫,也是我的老師。
「沒問題啊!他是我的老師,經驗和技術都很厲害的。你想要讓我處理也行,想要找他也可以。千萬不要不好意思,這是你的權利。」
我一直以來的原則,是希望每個病人都好,不是非給我治療不可,我也不是非幫他治療不可。只要病人能順利恢復,成功本來就不必在我;就算最後結果不如人意,至少病人或家屬已經找到他信任的醫師,不會有遺憾。
「不好意思啦!不是不相信你,只是朋友很多很熱心,大家都有很多建議。」
我可以理解這種慌亂,不知道該去哪家醫院,不知道該看哪個醫生,不知道該聽誰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沒關係,你可以自己決定。我還是給你住院單,如果要在我這裡治療的話,就快點去辦住院。如果想多打聽一下,多問幾位醫師也可以。」
下診後我查了自己的病患住院清單,裡頭沒有他的名字。史迪普問我他朋友的親戚看診狀況:「不知道,沒住到我這兒,可能去其他醫師那邊了。」
我很關心他的狀況,也想知道教授是否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
幾天後從教授那邊得知,他已經來住院又出院了,核磁共振做完什麼都沒看到,證實是虛驚一場。
雖然只有一面之緣,稱不上朋友,也只當了我幾分鐘的病人,可是我真心替他開心,想必心情洗了個三溫暖。
成功不必在我,我希望每個病人都好。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門沒關好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三人行必有我師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駕駛感覺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轉職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四十四歲
家和萬事興。
一句很普通的百年老話,但是受用無窮,越來越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
今天是Peter Fu四十四歲的生日,每年今天都會寫一段生日感言,談談過去這一年的經歷,也談談又老了一歲之後的體悟。
四十四歲,真的不是一個年輕的年紀。無論穿著、外貌、談吐如何,心境上就是進入中年(甚至是老年)的狀態。已經不再追求年輕時在意的時髦、新潮,甚至自以為前衛的標新立異。反而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家庭結構的建立,甚或是收入與社經地位的改變,而進入一個「守成」的階段,凡事追求穩紮穩打,不求出錯,不能失去任何東西。
生日的當天,與最愛的家人渡過,孩子們幫我比出了代表每年生日的數字手勢,史迪普忙著張羅大小事情,還要幫我們拍照。和工作的成就、論文、學位、金錢比起來,他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家庭一定得要和樂,其他事情才能做得好。
一家人難免會吵架,我和史迪普相處十幾年當然有爭吵;我們父子或父女也常因為一些小事吵得面紅耳赤,誰都不想跟誰說話;史迪普和孩子們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兩兄妹更不用說,大的逗小的,小的弄大的,然後兩個小鬼吵翻天~~
不過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呢?每次把孩子大罵一頓不歡而散,一會兒氣消了,我還是會釋出善意向孩子示好,孩子也期待和好所以給我們父母台階下;前一秒兩個小鬼氣到要殺了彼此,下一秒就又突然玩在一起...
每次和史迪普吵架的隔天,總是痛苦的一天,上班也不專心,事情也做不下去,只想快點溝通,快點把事情給解決。一定要到彼此和好,接下來才能安心做事。
家和萬事興。
四十四歲生日的今天,我很想與讀者分享這個老派但重要的事。
睡眼惺忪的大清早,最愛的人在你身邊,拖著兩個賴床的小鬼起床準備,然後一起上班上學。也許不用講太多話,也許大家都有事在忙,但我們都知道心中有彼此,讓彼此能安心的過上一天。下班後回家聊聊生活瑣事,可能是學校開心的事,也可能會對考試考不好發脾氣...但無論如何,這就是一家人的日常。情緒過了,我們還是一家人,我們還是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
謝謝各位朋友的祝福,邁向人生的第四十五年,各方面都會繼續努力,工作與家庭都是。
#四十四歲的數字手勢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個人寶座
絕急刀
「隔著手套,我幾乎可以觸摸到生命的源頭,心臟在我眼前奮力跳動,似乎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它。」這是十年前出版第一本「拚命」的封面文案,書裡面詳細描述了這個故事,Peter Fu的每次演講,也都會把這個故事再講一遍。
那是發生在我剛當主治醫師第一年的事,一個心臟穿刺傷到院前心跳已經停止的病人,在緊急手術後恢復心跳血壓,最後順利出院。這個故事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也讓我決心走上外傷醫療。
外傷急症外科的刀種很多,然而「純外傷」需要手術的病人其實不多,大部份都還是疾病造成的急症,而這些都是被我開玩笑稱為「吃飯刀」,舉凡闌尾炎、腸穿孔、膽結石等....
偶爾一次的外傷緊急手術,總是能喚起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前天的值班夜,當我剛完成前一台吃飯刀(膽結石手術)時,樓下急診同事打給我:「脾臟破掉了,血壓很低!」
「絕急刀!」
「對!絕急刀!」
「絕急」代表的是「絕對緊急」,一旦安排所有人都要讓路!和同事長期工作的默契,不用講太多,三句話幾個字就可以傳達嚴重性。
「我下去急診,有『絕急刀』!你們快準備一下!」改變打算去茶水間喘口氣的方向,我披件隔離衣就往急診衝,然後回頭囑付手術室的護理師準備。
年輕男性,脾臟第五級撕裂傷,腹腔內出血4000cc。
手術前血壓七十幾,手術後血壓回到一百多,下一站是加護病房觀察,如無意外應該可以過關。
「值班就是要這樣!這才是外傷科!」手術結束的時候,我忍不住興奮地大喊,一旁的護理師被我莫名的亢奮給嚇了一跳。其實我只是想紓發一下情緒,讓周遭的同事感染一下氣氛。
病人在麻醉科與住院醫師的護送下送往加護病房,我一個人坐在空盪盪的手術室,回想剛才的每一個步驟,回味起死回生的感覺。
「是啊~我是外傷科醫師。」我自言自語地說。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一般外科
初衷
週日早上走出醫院,看見戶外的陽光,突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昨天是值班日,在連續開刀開一天一夜後,終於在今天中午結束所有手術。可能是前兩天寒流太冷,大家都躲在家裡沒有出門,所以不會受傷;又或者原本就有肚子痛,太冷忍著不就醫,兩天後整個大爆發~~
一共開了7+1台(週六七台刀,週日凌晨又加一台,所以到週日中午才全部開完。30小時手術室完全沒熄燈,我一直在手術室與急診間上上下下跑來跑去。)
坦白講,現在體力真的不如以前,值一整天的班真的好累,今天回家後直接累癱在床上。
自己剛入行的時候,就覺得外傷醫療是個很迷人的行業,也趨使自己走上這條路。這些年來當然累過,也受過不少挫折,不過每回像昨天那樣,一台一台刀的開,有機會用自己的雙手與知識來幫助病人時,那種身為外科醫師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仍是支持自己走在這條路上的動力。包括後來出國進修,我看到全世界的外傷科醫師,都深深愛著自己的工作。
年輕的時候我以從事外傷醫療為榮,那時候充滿熱血,現在進入中年,除了熱情還多了一些經驗,那更應該把這份工作給做好。
沒有辜負當年對自己的期許。
也不只我自己,在我隔壁房間骨科和整形科的同事,也是一整天沒停過,包括麻醉科、護理師們、一起值班的住院醫師群,我們那條外傷走廊徹夜燈火通明!這也是另一種一起度過新年連假的方式。
有好的工作伙伴、喜愛的工作內容、還有言語無法形容的成就感,我找不出不愛這份工作的理由!
#再戰20年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出院勸說
天氣很冷,而且年關將至。最近不斷把住院中的病人勸出院。當主治醫師這些年,除了醫術本身之外,我覺得進步最多的,就是請病人出院的話術:
1.醫療已經告一段落,可以出院門診追蹤。(基本上沒用,會出院的就會出院,不出院的他會告訴你一百個不出院的理由。)
2.醫院很多感染,回家比較安全。(是事實,可是通常沒用。)
2.現在疫情很危險,沒事不要待在醫院。(比2.有用一點,武漢肺炎期間限定,不過頑強的病人還是有)
3.健保給付有限,一直住院我(醫生)有壓力。(是醫生有壓力,他一點都沒有。)
4.目前已經完全沒有治療,躺在醫院不如躺在家裡,家裡還比較舒服。(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常不理解有家裡溫暖的被窩不躺,在醫院冷冰冰幹嘛,連電視都沒有,可能還有隔壁病人的打呼聲。)
5.天氣很冷,回家比較舒服。(寒流限定,最近的主打招式。)
6.年底了,要趕在新年之前回家,在醫院過年不吉利。(跨年限定,農曆年也適用。)
7.過年不要待在醫院,會待在醫院的都是不太好出不了院的。(下個月拿出來用。)
8.我當然不能趕你出院,可是你無止無盡的住院就是欺負我!(情緒勒索,不過是醫生勒索病人,不完全有用~~)
9.想不想回家投票?你的一票很重要!(選舉限定,以台灣人對政治的狂熱,這招滿有用的。)
10.我會在病歷上註記,病人是因為個人因素不出院,所以保險公司不會付你那麼多天的住院補助,肇事者也不會賠你多住院的費用。(保險病患限定、訴訟病患限定。)
11.急診還有很多病人在等床,請你替他們想一想。(基本上這招沒用,會賴著不出院的才不會甩你。)
想到再繼續補充,也歡迎大家分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