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患難時期

無法理解的人性。

全副武裝的外科急診(頭盔、面罩、N95、隔離衣、長手套),每個人都沒有閒著,這時候住院醫師向我回報:「前檢區有個病人在大吵大鬧。」

(為了防堵疫情,急診門口設有一個「前檢站」,若是病患的接觸史、足跡與相關症狀有疑慮的,都必須在門外採檢後,才能視檢查結果決定動向。)

起因是病人兩天前撞到小腿,去過新北某家醫院,X光照完沒有骨折就回家了;這天因為腳有點腫,所以不放心又來我們醫院。但因為病患的居住史與足跡,照規定是必須採檢陰性才能進急診,病患因此在急診門口咆囂。

我直接走到急診門口評估病人,行走自如、功能正常、血液循環正常,我告訴病人腳有點腫是正常的,再觀察一下就可以。

在得知我是主治醫師後,就向我抱怨:「你們醫院太不近人情了!天氣這麼熱,居然把病人放在外面。」

「不好意思,現在防疫期間狀況特殊,照規定就是要採檢。」

「採檢之後要等多久?」

「不一定,快的話幾個小時,有時候案件多就要等到明天。」(當時是下午五點多)

「等那麼久喔?那陰性就可以進去急診做檢查了嗎?」

「不會有檢查,我已經把你進急診之後會聽到的話,走出來跟你說了,不會有檢查、不用手術、不用住院,冰敷吃藥門診追蹤。」

「那我就不看了!我要去別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同一天有另一個病人大爆走,在前一家醫院診斷骨折,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因此打了石膏出院,約好六月中再來開刀。

病人不想等那麼久,因此來本院問問能否早點開刀。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接觸與感染機會,院方大力推動降載政策,除非緊急危及生命之檢查與治療,否則都延後處理,我有不少原本排定住院手術的非急性病患,也因此都暫時改到七月。

道德勸說無效後,我們只好會診骨科醫師來說明,然後病人又跟骨科醫師大吵一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昨天接到外院要求轉診電話,一個被機器絞碎手指的工人,需要緊急手術。

我和外院醫師就病情交換意見後,也必須告知本院對於住院與手術病患,目前和防疫相關的規定。

「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外院的醫師突然嘆了口氣,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但也聊了幾句。

掛上電話前,他突然問我:「對了!有件事可能不歸你們外傷醫師,不過我順便問一下,貴院的假日有做胃鏡嗎?」

「常規檢查都是週一到週五,假日夜間只有緊急狀況,例如胃出血止血之類的。」

「我想也是,我這邊有個病人,因為常規的胃鏡目前都取消,所以跑來急診問,要求要馬上做檢查。我跟他說的和你說的一樣,他就一直鬧,我只好問問你們醫院..........」

無法理解的人性。

患難時期,人性的光輝固然是有,但仍有許多面目猙獰的黑暗。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

大約三十幾年前,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很流行投稿到「國語日報」或「幼獅少年」(知道這些刊物的,應該都有點年紀)。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夠刊在國語日報上,寫著「xx國小x年x班xxx」,那可是足以頂在頭上好久的光榮。

另外一點,它們有提供稿費給被刊出的投稿者。

金額或許不高,但這是給寫文章的人一份肯定,「寫文章」也可以賺錢,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擲地有聲,更可以一字千金!

當時還流行用刊出文章的報紙,包著報社寄來的稿費,送給父母當禮物。現在想想,收到的父母一定會相當感動!

這陣子在報稅,除了醫師的收入之外,我還有些演講、稿費和其他雜七雜八的小收入。雖然一筆一筆列得很煩,可是剛好檢視一下過去一年,原來除了行醫,我最喜歡的哈啦、演講、寫些什麼有的沒的,也可以幫忙貼補一下~

除了固定聯合報的專欄作家與既有的幾本實體書籍之外(下一本一直沒時間來動筆...),也偶爾會有一些刊物邀稿。基本上我不會拒絕,珍惜每一次文章可以被別人看到的機會。




















前幾天收到一封信,通知我某筆稿費入帳,已經是一陣子前的文章,坦白說我根本忘了這回事。當天晚上我們出門採買時,結帳的金額三千多塊。

「今天買的東西不用多花錢!」

「為什麼?」

「因為我今天剛收到一筆稿費,雖然不多,可是剛好抵掉今天買的東西。」

生活中偶爾的小確幸。

文字的力量,不只擲地有聲,更可以一字千金。

情境笑話

大樓電梯口有一瓶酒精乾洗手液,經過的時候彼得兔伸手去感應,結果噴出的酒精液有一點噴到眼睛,痛得孩子用力閉起眼睛。

Peter Fu趕緊安慰孩子:「沒關係!等一下流眼淚就好了。」

結果可能是又痛又癢,彼得兔忍不住揉眼睛,手上還沒乾的酒睛液把眼睛弄得更痛。

「你知道著名的海盜虎克船長,為什麼會一隻手是鐵鉤,然後又瞎了一隻眼睛嗎?」Peter Fu這時候問彼得兔。

「不知道?」彼得兔眼睛閉著,神情痛苦地問我。「不知道,為什麼?」史迪普也很疑惑我為什麼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有人問過虎克船長這個問題,船長說:『有一次我和敵人決鬥的時候,失去了我的一隻手,從此我就在斷臂上裝上鐵鉤。』」

「那眼睛呢?為什麼失去一隻眼睛?」

「我剛裝上鐵鉤的時候,還不太習慣,剛好我的眼睛有點癢..............」

「嗚嗚.....哈哈哈~~」彼得兔一邊呻吟,一邊忍不住笑出來;「哈哈哈~~你很白癡耶~~」史迪普明明覺得很好笑,笑到臉都紅了,可是他還是一邊笑一邊罵我白癡...

情境笑話大師Peter Fu輕鬆化解了當時的痛苦。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防疫厭世

想來發起一個專題,和疫情相關的厭世:

防疫期間,大家都很辛苦、很緊繃、很苦悶。什麼不能出國、不能出去玩、不能聚餐、不能逛街看電影,這類不食人間煙火的抱怨就免了...

不過一定有非常多其他的厭世,希望大家分享一下訴苦一下。

我先講我的:

孩子們被停課留在家裡,導致做父母的我們要一直顧孩子已經夠煩了;課程改線上、作業改線上、考試改線上,要一直幫小鬼們弄各種軟硬體設備也很煩...

這兩天增加的厭世點,是要一直防備小鬼背著我們,假裝在線上上課,其實另一個視窗在看影片或玩遊戲~~

防不勝防,抓不勝抓,比抓配偶有小三小王還煩!

孩子嫌我們不信任他,問題他們就不值得信任,我稍微偷瞄一下,就是在看非上課的影片,我不時要假裝拿東西、倒水,來偷看他在看什麼,要不就是我突然走到他後面,就會出現很驚慌不自然的動作切換視窗....

就跟大老婆想抓又不想面對現實一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就變本加厲。衝過去動他滑鼠,看他到底在搞什麼,很希望抓到什麼,又希望只是自己誤會他.....

#徵求各種防疫厭世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讀書很重要

讀書很重要。

因為疫情所以孩子學校的課程全改線上,雖然還是上課,但強度絕對沒有在學校一整天那麼緊崩,也因此他們多了很多休閒時間。我們對看電視、打電動、玩桌遊、看閒書的尺度,比平時的上學時間寬鬆許多。

但我還是有基本的要求,英文必須要讀、單字必須要背、文法與會話我陪孩子們練習;國語、數學、社會、自然,雖然還沒到考試(看起來快要沒有考試了),還是要開始複習與練習。

孩子對於我的要求有些抱怨,覺得我剝奪了他們休息的權利。彼得兔甚至問我:「為什麼你一直叫我讀書?我們班的xxx,他爸爸都說讀書沒有用,不用讀那麼多書!」

「沒辦法,你是我兒子。」

在我的價值觀裡,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讀書都是一件重要的事。雖然不像古老的觀念,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真的太偏激了~),但是最低限度,讀書絕對不是沒有用的事。

我之所以有份穩定還不錯的工作,是因為從小讀很多書,在層層考試中擊敗同儕;今時今日我在醫院裡還能受點尊重,也是因為一直保持進修與進步。

讀書與學問,才能讓人瞧得起。

從小我受到的教育,就是我們家沒有龐大的產業可以繼承,父母都是公務員,要出頭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讀書。對於我的孩子,我也沒有產業給他繼承,要出頭也是靠自己讀書。

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是任何一行要成為頂尖,都是有學問的。

當然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跟我不一樣我也尊重,然而我實在很難忍受,有些人會用自己過去沒有讀書卻成功的人生經驗,灌輸在下一代身上。(況且這些人也未必真的成功,或者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可能只是賺到錢,或者有份安身立命的工作罷了~)

要贏得一份尊敬與尊重,我覺得學問遠遠大過於金錢。

我所服務的機構,是個非常大的企業。創辦人當年或許書讀得不夠,但他絕對不會因為自己賺大錢成了大老板,就告訴孩子:「讀書不重要!你看老爸沒讀什麼書,也做到這樣的位子!」相反地,很多大老板大企業家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可能有人不認同我的教育與觀念,沒關係,你尊重我我尊重你。

不過我會一直告訴我自己、我的學生、我的孩子、我身邊的每一個人,我發自內心的想法:讀書很重要。

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抗疫全記錄

替自己的抗疫生活做個記錄。

我所服務的外科急診與外傷手術和病房,本來就是接觸風險最高、不確定性也最高的區域。

重大外傷病人在流血,我必須立即處置,哪顧得了他過去有沒有呼吸道症狀?有沒有去過感染熱區?我考慮的只能是「要快點救!」,而不該是「沒有確診再救」~

「他過去有沒有去過疾管局公布的熱區?」「嗯....我不確定。」

「他最近有發燒還是呼吸道症狀嗎?」「嗯...好像偶爾會咳嗽。」

經常我們問到的病史是這樣,更何況許多被撞倒在路邊的無名氏。

於是防護裝備是最重要的,頭盔、N95、手套、防護衣都是基本配備,遇上那些「可能有」或「不確定有」的傷患,那更是全套兔寶寶防護衣進行手術與所有處置!

急診如此、病房如此、連門診都配備升級。

有個疑似的案例,在疫調的足跡中曾與我去過的地方有重疊。院方當然是不敢大意,所有的狀況都必須防護得滴水不漏!儘管聽起來跟我的接觸是間接、間接再間接,心裡當然會怕怕的,怕的不只是自己生病,更怕影響到家人,以及曾與我接觸過的所有人。

院方很明確的指令,就是擴大篩檢,不能心存僥倖,於是我接受了快篩與PCR檢測。

評估病人我很有經驗,幫病人採檢也不是沒做過,不過輪到自己要被採時,還是感覺忐忒不安。在戶外和其他人一起排隊,我做了一些記錄....

首先我很敬佩一整個早上採檢的同事,必須全套裝備關在一個小房子裡。然後我願意幫屈臣氏做個免費的業配,雖然也是冠名打廣告,可是贊助採檢箱實在是很不錯!(希望裡面能有獨立的空調。)

再來是採檢捅鼻子,感覺很像溺水,戳完的時候鼻涕狂流~~

當天我一直在刷電腦查報告,直到檢測陰性才又活了過來!我沒有,史迪普應該就沒有,兩個孩子應該就沒有......

最後是打疫苗,據說越老副作用越少,那顯然我真的老了,除了打完有點累之外,好像沒像其他同事那麼大反應~~

站在防疫前線,有很多事很多經驗,都必須快點記錄,今天的我在替明天寫下歷史。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我懂你

培養興趣很重要。

在我們這個年紀的朋友,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嗜好與興趣。

有的朋友很懂紅酒,去餐廳吃飯時點酒就得聽他的,可以從酒莊到年份講出一堆故事;有的朋友很懂當代藝術,投資了很多錢收藏藝術品,閒暇時間的消遣是逛畫廊和拍賣會;有很懂汽車的、有很懂日本料理的、有很懂室內樂的.....

那天Peter Fu和史迪普聊到這件事,覺得應該來花點時間研究一樣東西,也能夠「懂」點什麼。

P:「你不覺得除了工作專業之外,還能『懂』個什麼很酷嗎?人家都得聽你的。」

史:「我有啊~」

P:「哦~是什麼?」

史:「我懂你。」

Peter Fu感動得痛哭流涕不知所云。

欺騙的理由

我希望病人在騙我。

一個中年人因為持續黃疸兩週,被診所轉到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診所的醫師告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有可能是癌症!」

我在急診確認了診所的懷疑,因此告訴病人:「電腦斷層顯示,膽道出口被東西塞住,必須高度懷疑是腫瘤。」

住院之後,病人的太太連續問了我幾次:「會不會是搞錯了?」「會不會只是結石?」「如果是腫瘤,有沒有可能是良性的?」

「雖然診斷還沒有確定,不過我就直話直說了:『造成阻塞的不是結石,而是腫瘤,而且長在這個位置的腫瘤很少是良性的。』」我在病房外頭,先讓他的太太有心理準備,至於病人本人,我打算晚點再說。

病人的太太沉默了。

「不過也不用太絕望,就目前的檢查結果看起來,還有機會能夠切除,不過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手術。」

又沉默了幾秒:「那大概要花多少錢?」

「基本上健保都有給付,如果確定是癌症,可以開立重大傷病卡再減免一些,不過畢竟是大手術,住院天數也長,還是要準備幾萬塊。」

「我們沒有錢。」

「保險呢?」

「也沒有保險。」

「先不要擔心這個,治病比較重要,命比較重要。」

「我怎麼可能不擔心?我丈夫生病不能工作,我要照顧他不能工作,我們沒有小孩沒有保險,你又跟我說要幾萬塊......」

「先做檢查吧!等到正式開始治療的時候,我們再來討論。」現在講太多似乎也不會有結論,我打算等正式治療前再說。

切片檢查後的當天下午,我在病房處理其他事情,兩夫妻出來散步看到我,又問了我相同的事。既然病人本人也在我面前想知道狀況,我這次就很明白地告訴他們,病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至於錢的事情,固然需要擔心但更擔心病情。

兩夫妻點點頭,應該是瞭解了。

然而沒過多久,病房就打給我,說他們要出院了。由於稍早才剛談過,所以我相信他們心意已決,因此交代了病房讓病人簽切結書自願離院,再把病歷記錄清楚,已經告知相關病情與嚴重性。

隔天查房遇到他們隔壁床的病友,也是我開刀的病人:「昨天他們要出院的時候,我有勸過他,說你是很好的醫生,要相信他的判斷。」「可是他們說真的沒錢,然後決定要去吃中藥...」

「沒關係,謝謝你。」離開病房的時候,我的心情很複雜。

複雜的不是失去這個病人,而是他離開的理由。

我始終相信,醫師和病人之間是有緣份的,特別是我們這種從急診接觸病人的專科。有緣我就盡力治療,無緣我也祝福他順利康復。雖說醫病之間應該坦誠,此刻我寧可希望他在騙我,可能是想去尋訪其他名醫不好意思說,所以用沒錢或吃中藥來推託。

如果他是騙我的,那反而是好的結局,如果他說的話是真話,那我真的無話可說。 

健保已經把非常高的醫療費用壓到不可思議的低,但若連最低金額都拿不出來,這人生也未免太苦;在還有機會切除的時候,用吃中藥的方式來治療,效果不明而且未必更便宜....

在我思考的時候,手機傳來系統通知:病患xxx切片報告為惡性腫瘤.......

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太太交代

一個小朋友一週前摔破下巴,在急診縫了幾針,這天由爸爸帶來門診拆線。

一邊處理傷口,我一邊說明後續的照護方式。這時候爸爸揮手要我等一下:「你等一下!說慢一點!我把你說的錄下來,我太太也有一些問題要問你。」

我是不介意他錄音,索性講慢一點清楚一點。爸爸從口袋中拿出一張紙,上頭的問題一點一點問我,然後錄下回答。

線拆完之後,我照例會問病人是否需要診斷書、美容膠帶、除疤凝膠等等...因為診斷書的內容需要確認、美容商品需要自費,都必須先跟病人說明清楚。

「ㄟ...診斷書喔?糟糕!我忘了問我太太。你等一下,我先打電話問。」於是爸爸開了擴音打給太太。還好有問,因為太太有說,可是爸爸忘了抄~~

在擴音之中,太太隔空告訴我診斷書要寫的內容,還唸了老公一頓,已經提醒過了還忘記。太太抱怨的音量很大,這位爸爸很尷尬地與我對看....

「沒關係,我也常常忘記事情被太太唸~~」這點我倒是很有心得,所以給爸爸一個下台階。

「那小朋友要擦除疤藥膏嗎?這是自費品項喔~你還沒跟我說。」診斷書處理完了,還剩最後一件事。

「ㄟ...剛剛忘了問,我再打一次電話。」說著爸爸又要撥出電話,「算了!不問了!就開吧!自費沒關係!如果沒開的話,回家他又要靠北我!」

「沒關係,沒關係!我完全可以理解.....................」

我應該下診後跟這位爸爸擊個掌的。(還是很多讀者也要跟我和那位爸爸擊掌~)

正本本尊

本尊只有一個,其他的都是分身。

一個開完刀出院的病人,來門診要我幫他開診斷書,確認診斷書的內容後,他特別提到:「我要開四份診斷書。」

「我這邊會開一份,額外需要的份數可以到批價櫃台再印。」這已經是門診護理師的制式回答。

「印?我不要影印的,我要正式的。」病人皺皺眉頭。

「印完之後會蓋醫院的印章,就是正式的診斷書。」這也是制式回答,很多病人以為我們是直接從影印機裡拿出來。

「我要『四份正本』!拷貝的不行,要『正本』!」病人在「正本」這兩個字上面加重語氣。

「蓋醫院印章的診斷書,每一份的效力都是一樣的喔。」第三度制式回答,護理師講得倒背如流,我們一天到晚被問一樣的問題。

「印的不行!保險公司說要『正本』!」

「請問你是xxx本人嗎?」我有點受不了,所以換我處理。

「是啊!你要看身份證嗎?」

「你本人有幾個?應該是一個吧!」

「對啊~不然咧?」病人被我問得有點不耐煩。

「那就對了,『本人』只會有一個,『正本』也應該只有一個,只是考量到病患可能有多種用途,所以醫院提供『與正本相符』的診斷書。」其實病人要幾份我根本不在意,只是對於一直糾結在這些文字上,單純感到厭煩。

「但是我保了四家保險,每家都要我拿『正本』來請領,只有一份『正本』就只能有一家理賠。」

我做了個愛莫能助的表情,解決不了這個幾乎每次門診都會遇到的問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曾經我問過一為保險業朋友這個問題,他給我的說明如下:(讀者中如果有懂保險的,歡迎指正或補充)

保險本身是一種「補償」的工具,「補償」病人在生病當中可能的金錢損失,因此功能應該是「補償」到沒有損失而已。

例如住院當中不能工作,一天可能損失原本的工資三千元,保險的住院給付,就是「補償」這損失的三千元。

可是當病人保了四家保險,一家理賠三千元的狀況下,他一天的住院就會得到3000x4=12000元,他不但獲得了「補償」,還多賺到了錢~這完全與保險的精神背道而馳。(衍生出的弊端就是一堆保險蟑螂保險棍,賴著不出院來賺理賠金甚至詐保。)

以汽車保險為例,如果發生車禍修車需要五萬,保險公司會依據險種與責任劃分,判定要出險多少,最多就是100%五萬,車主不用自付,也可能判定賠三萬,車主自行負擔兩萬。

我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或能不能)同時保兩家以上車險,那撞個車要修五萬,兩家保險公司出險,難不成車主還倒賺五萬?這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不合理的事,怎麼來到自己生病時,就成了賺錢工具?

所以保險公司現在開始要求要用「正本」請款,也就是說在只有一份正本的情況下,病人只能選一家最有利的來請領保險....

也就是「正本要求」的由來。

Peter Fu本尊只有一個,其他人可以穿Peter Fu的衣服、打扮成Peter Fu的樣子、學Peter Fu講話,甚至獲得Peter Fu官方認可「他說的就是我說的!」,但是本人還是只有一個。

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爛笑話

有天無聊在書店逛逛,架上展示的新書中有一本「無敵笑話書」,書封的文案說「讓你隨口講出幽默的笑話,瞬間炒熱派對場合」~

這引起笑話專家Peter Fu的興趣,可是翻了兩頁,隨機看了兩個笑話,覺得實在很遜就擺回去了。

當天晚上是家族聚餐,Peter Fu講了早上看到這本笑話書的事:「那本書裡的笑話一點都不好笑,搞不好會把場子越炒越冷!」

「那你講一個書裡面的笑話來聽聽。」長輩也對書裡的內容很好奇。

「我只看了兩個,其中一個實在是太爛了。」「有三個男人分享彼此當兵的心得,吹牛最強的武器是什麼,其中一個說:『我有用過自動手槍,非常厲害!』,另一個說:『你那個不算什麼,我用過機關槍才強!』,最後一個人說:『你們的槍都沒有我的槍厲害,我有娘娘腔!』」Peter Fu說完這個爛笑話後,忍不住白眼。

「哈哈哈~~很好笑啊!」

「真的好好笑喔!」

「這笑話很有趣啊~~~」

沒想到長輩們竟然被這個爛笑話逗得東倒西歪。

Peter Fu講這個笑話的目的,不是覺得它好笑,是要『嘲笑』這個爛笑話。結果大家的反應反而讓我不知所措,是這個笑話真的好笑?還是我的悟性不夠,不知道好笑在哪裡。

或者說笑話本身還好,但是由笑話大師Peter Fu講出來就是不一樣。

全科媽媽

某個下午,我坐在台北市的咖啡廳裡寫論文做事,享受一個人專心工作的時光。

「『載歌載舞』的意思是什麼?」我聽到旁邊那桌有個女生的聲音,應該是位媽媽。

「就是唱歌跳舞的意思。」一個小朋友的聲音回答,是媽媽在陪孩子復習功課。

「我跟你解釋一下『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守在樹下,等待兔子撞上來,就是心存僥倖,想不勞而穫的意思。」媽媽很認真地跟孩子解釋成語的意思。

「你先把這幾題練習題寫完,我等一下幫你改。」媽媽圈了幾題給孩子寫。

過了一會兒,他們拿出數學。

「記得我們昨天復習過的嗎?先乘除後加減,所以這題的算法是.....答案是......」媽媽繼續幫孩子復習數學,和孩子討論其中一題的答案。

「那我問你一題:牛奶一瓶100元,豆漿一瓶80元,各買三瓶要多少元?你試著用括號的方式列算式給我.....」媽媽出了一個題目。

又過了一會兒,媽媽拿出另一份教材:「植物的構造包括什麼?」

「根、莖、葉.........」(後面沒聽清楚)

「很好!那我們觀察葉子要觀察什麼?」

「葉脈、葉.....」(講太快沒聽清楚)

Peter Fu在咖啡廳坐了約兩小時,這對母子應該更久,中間媽媽幫孩子復習了國語、數學、自然、社會,還有一些英文文法...

真心覺得,每個媽媽都是十項全能的超人,除了照顧孩子之外,陪孩子讀書也都相當投入。

學校的進度到哪裡、考試範圍是什麼、作業的內容、聯絡簿裡寫什麼、才藝課的時間、各教科書版本的差異、長大一點還要打聽升學資訊、各家補習班優缺點、各家學校考試內容考古題....

幾乎每個媽媽都有一本經。

更強大的是,陪孩子讀書的過程,原本自己不知道的,也跟著學會了。甚至比孩子記得還熟,比孩子還早預習,才能幫他們做課後復習。

每次大考之前,史迪普都能將兩個孩子的上課內容背得滾瓜爛熟,我相信史迪普去幫孩子考試的話,書卷獎前三名一定手到擒來~~

向那位孩子的全科補習媽媽致敬,也向史迪普我兩個孩子的媽媽致敬,向全天下為孩子辛苦付出勞心勞力的媽媽們致敬,在母親節的前夕。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意外的假期

活在平行時空的一家人。

嚴竣的疫情來襲,上週三兩個孩子的學校無預警停課,Peter Fu和史迪普正煩惱著該怎麼辦,我們兩個都要上班,孩子在家裡沒人看顧。

週四下午,Peter Fu正在急診上班,突然接到長官電話:「防疫會議已經決定了,停課小孩的家長也跟著自主健康管理一週!」

「所以您的意思是我現在下班?」

「對。」

於是Peter Fu就被下班了,沒多久史迪普也被下班了...

接下來的一週,嚴格禁止去醫院,雖然不到隔離不准外出的程度,不過還是盡量多待在家裡,也少和他人接觸,孩子們的才藝課也得停掉。

這一週就只有我們一家四口,外面的世界課照開、班照上,我們一家人從美國回來後,就沒有這種「只有彼此」的生活了。

既然不能上班,那就當休假吧!反正我也好久沒放假了。只是過往的經驗,除非是出國不在台灣,不然就算放假日,我也都還是會去醫院看看病人,或者有些行政事情要聯繫,現在則是可以完完全全陪家人。

孩子們的課程全改線上,一早起床兩個小鬼就在電腦前面報到,老師要線上點名。穿著睡衣上課,下午兩點就下課,孩子們多了很多閱讀時間。

我們彷彿活在平行時空一樣,Peter Fu不能開刀看診,就只能一直打電話聯絡事情,或是把積欠許久的論文拿出來寫與修改;孩子們沉浸在課外書的世界;史迪普也終於有時間看些他喜歡的劇集...

晚上一家人可以玩桌遊、看部影片,或是戴上口罩趁人少時,去空曠的地方騎腳踏車。

一個星期過去,全體同學都是陰性,明天要恢復上班上課了。

意外的假期,沒有出遊、逛街、消費,只有陪伴的彼此。

變形金鋼

再強大的外傷醫療,還是有極限。

外科急診經常有交通事故受傷的病人送來,擦傷撕裂傷骨折都算輕的,腦出血再也醒不過來、內出血半死不活、甚至一送來就已經沒有生命徵象,幾乎每天都有。

之前的統計是機車事故最多。(當然是因為機車人口最多,相對保護又少。)

最近的後起之秀是電動自行車。

走在路上,突地風馳電掣一輛車從邊衝過去,沒回頭以為是哪輛超跑,結果是一輛改裝的電動自行車。速度跟一般機車一樣還更快,最熱血(物理)的是還雙載沒戴安全帽。

孩子們蹲在人行道邊看地上的小蟲,後頭響起喇叭聲,我趕緊拉起孩子以免擋到路。但繼而一想不對,這明明是人行道,哪來的車?一個老太太騎著電動車一路向西。(仁愛路往台北車站方向是西方沒錯)

再強大的外傷醫療,還是有極限。

外科急診經常有交通事故受傷的病人送來,擦傷撕裂傷骨折都算輕的,腦出血再也醒不過來、內出血半死不活、甚至一送來就已經沒有生命徵象,幾乎每天都有。

之前的統計是機車事故最多。(當然是因為機車人口最多,相對保護又少。)

最近的後起之秀是電動自行車。

走在路上,突地風馳電掣一輛車從邊衝過去,沒回頭以為是哪輛超跑,結果是一輛改裝的電動自行車。速度跟一般機車一樣還更快,最熱血(物理)的是還雙載沒戴安全帽。

孩子們蹲在人行道邊看地上的小蟲,後頭響起喇叭聲,我趕緊拉起孩子以免擋到路。但繼而一想不對,這明明是人行道,哪來的車?一個老太太騎著電動車一路向西。(仁愛路往台北車站方向是西方沒錯)

那天Peter Fu搭機捷去台北,正低著頭滑手機時,列車在某站停下來,開門後一輛電動車慢慢駛進,漂亮地迴轉後就停在Peter Fu對面,看起來整輛車裝備齊全,我想就算去送熊貓應該也行~過了幾站,電動車就又發動,在Peter Fu驚訝的表情中騎下捷運。

我很困惑這樣到底違不違法,或者說就算不違法,我也很難相信做的人不知道這樣「不好」或「不對」。

就算法律罰不到,但我對於一輛跟機車差不多的機器,卻沒有駕駛資格限制、不用駕照、不用安全裝置、想當機車的時候就上馬路、想當汽車的時候就改裝上快車道、想當腳踏車的時候就是腳踏車、想當行人就騎上人行道甚至捷運。我相信應該也沒有保險,自己撞死就算了,被撞到的車與人還真倒楣!






























這是變形金鋼才有的權利。

大家都知道「預防重於治療」,很多疾病一開始沒預防,等到發生就來不及了;外傷也是一樣,再強大的團隊與進步的科技,都比不上基本的公共安全與守法觀念。

對,就是守法觀念。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自費迷思

有個闌尾炎手術後剛出院的病人,回門診拆線時問我:「我家族有胰臟癌病史,本身抽煙又抽得兇,會不會有胰臟癌?要不要做個檢查?」

「應該是還沒有,先前為了診斷闌尾炎時,已經做過電腦斷層,胰臟看起來是正常的。」我邊說邊調出先前的影像,胰臟沒有腫瘤,放射科的正式報告也沒提到胰臟疾病。

「電腦斷層會不會看不清楚?要不要做核磁共振?」病人似乎在網路上查了一些資料。

「核磁共振當然有其優勢,不過目前你並不符合做檢查的需要。」

「那我自費做。」

「坊間有許多提供高階自費健檢的機構,你可以去那邊諮詢一下,我個人是不幫病人排『自費檢查』的。」我提供了本院健檢中心的資訊給他參考,就請病人離開了。

護理師對我的做法有些不解:「他都同意要自費檢查了,為什麼不幫他排?」

「很難說後續會不會有麻煩。」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我過去的文章中,常提到這類病人要求做檢查,但醫師認為不需要的情況,很多朋友會建議「讓病人自費」。

對我來說,有執行上的困難,所以這不是我的原則。

健保給付的原則,大致上分三類:第一類就是「完全不給付」,完完全全就是自費品項,例如美容手術、傷口癒合後使用的美容膠帶除疤藥糕、或是某些高階手術耗材。因為健保認定非醫療必要的支出,所以沒有任何給付條件,要用就是自費。

第二類是「有明確給付條件」的藥品或醫材,例如某些高單價的癌症藥物,有清楚白紙黑字載明某些特定細胞型態、某些較嚴重的腫瘤分期,才是使用時機;若未達這些條件,但醫師基於個人經驗或某些較尖端的研究,會「超前部署」讓病人自費使用。

然而最多的是第三類,「依醫師專業判斷決定是否使用健保」。問題來了,病人主觀的想要與醫師的專業判斷不一定相同(病人想做檢查但醫師認為不需要)、不同醫師間的專業判斷也未必相同(有的醫師認為需要、有的認為不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與健保審查委員的看法也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病人自述胃脹氣兩週,要求做胃鏡,而醫師認為不需要做檢查,可以先吃藥觀察變化的時候,可能會發生幾種情況:

病人去看其他醫院或醫師,然後有些醫師條件比較寬鬆,就用健保排檢了。

病人去自費健診的機構,自費做了胃鏡。

以上兩者都沒有問題。

病人向要醫師要求「自費胃鏡」,醫師也同意了。事後病人心有不甘向衛生局(健保署)投訴,於是官方會來函要求醫師說明「健保給付之品項,不得要求病患自費」(它沒在管你是否達到標準的~);或是真的在胃鏡底下看到些什麼,那醫師一定被罵翻天(我可以想到的字包括無良、誤診、囂張、為賺自費差價......)

所以未了免除這些麻煩,無論是急診、門診或是住院,我不會讓病人做自費的檢查。我認為有需要,就大方用健保;我認為不需要但病人想要,有很多地方可以做。

就像病人不肯出院也一樣,有些前輩們會用「自費住院」的方式讓病人待下來,我通常是用這個當做談判手段,但很少會真的執行,主要也是怕麻煩....

當病人自費住下來了,某天晚上頭痛要一顆止痛藥吃,這算健保還是自費?住了十天半個月突然發燒了,後續的抽血藥物算健保還是自費?扯不清的事情太多...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病人很擔心因為家族史與自身健康習慣,而要求自費健檢,我會跟他說:「與其那麼怕,戒煙比較實際,不用花錢還可以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