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運氣成份
健康背書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守城遊戲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祖孫三代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家中地位
又到了晚餐時間,Peter Fu問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的史迪普:「晚上要吃什麼?」
史迪普抬頭看了我一眼,然後搖搖頭。
P:「我決定要提升在家中的地位,大家都不把我講的話當一回事!以後我要用發號施令的方式來跟大家說話!請你決定晚上要吃什麼!」
史:「喔。」
P:「我給你五分鐘決定!」
史:「喔。」
彼得水的勞作材料堆得整的房間都是,Peter Fu去叫孩子整理一下:「我決定要提升在家中的地位,我要用發號施令的方式來跟大家說話!請你現在去收房間!」
水:「喔。」繼續玩玩具....
隨口說說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萬年不變
興趣使然
恐懼傳播
門診來了一對父女,病人是個五六歲的小女生,手指有個傷口來拆線。
還沒開始治療,小朋友就一直大哭,護理師和爸爸都很努力安撫他:「沒事的,不會痛,一下子就好了。」
「嗚~我會不會死掉?」小朋友一邊哭一邊說。
「不會啦!哪那麼誇張?拆個線而已。」我拿起器械,這麼跟小朋友說。
紗布撕下來的時後,傷口還有一點滲血。
「完了啦~~要大出血了啦!」這時候爸爸突然尖叫起來,反而把我跟護理師嚇了一跳。
「你太誇張了啦~針孔的地方滲液很常見。」沒想到我還得教育家長。
「嗚~~手會不會斷掉?」小朋友還在哭。
「不會啦!剪個線而已,手哪會斷掉?」
當線都拆完,護理師在做傷口清理與上藥時,有些黑黑的血污隨之清掉。
「那是什麼啦?完了啦!手要爛掉了啦~~」爸爸突然又大聲尖叫。
我停下動作,抬頭看他一眼,等他歇斯底里告一段落。
「嗚...我覺得,我覺得....我快要死掉了........」爸爸冷靜下來,小朋友又開始啜泣。
請他們父女出去之後,我趕快去洗手,剛才拆線的時候有碰到小病人,恐懼是會傳染的,我怕我的手爛掉。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我真的好怕
「我會幫你在院長面前美言幾句,之後主任換你當。」前陣子有個出院的病人,在門診恢復地還不錯,病人的兒子自稱是院長的好朋友,看診結束時這麼跟我說。
「喔,好,謝謝。」我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開了繳費單和診斷書,就請他離開了。
行醫這些年,坦白說,我見多了自稱是誰,又或者自稱是誰的誰,然後衍生出來的就是「我會跟誰誰誰講」。可能是講好話,也可能是講壞話~~其實都是他自己講。
前述這個病人算好的,相處過程還算愉快,但我還不至於會相信他說的「可以叫院長把我提升為主任」~聽聽就好,就當做是感謝的一種,跟「改天你來我家,我好好招待你」,是同一個等級的客套說法。
有些聽了就不舒服。
以前有病人的女兒是衛生局官員,動不動就是跟我還有護理人員說:「你們的執業執照在我手上,信不信我把你扣住?」
有病人自稱跟院內某高層是好朋友,因為我不答應他賴著不出院的要求,就跟我說:「我明天就讓你丟飯碗!」
「喔,請。」難道我需要下跪求饒嗎?真正的VIP,不需要自稱,還沒進醫院可能就有人來打點關心了~
至於這種用身份來恐嚇醫護人員,基本上只會有反效果。(甚至這個身份本身就是問號...)
不過很多年前,我也遇到過一件事。初當主治醫師的頭幾年,曾在一家醫院服務,某天值班遇到一個明顯該開刀的病人,但他拒絕我給他的手術建議。
「我跟你們董事長很熟,我不想開刀,請你多幫忙。」對方告知他是董事長好友。
「你認識董事長,也不會改變需要手術的事實。又不是董事長打一通電話,你就馬上痊癒?」
跟病人講完這句話後半小時,董事長室的行政人員打給我:「董事長很生氣,他問你『為什麼跟病人說,找董事長沒用?』」
聽到這樣的質問,我有點啼笑皆非,正準備解釋的時候,對方說:「董事長問你『信不信下個月薪水會少十萬?』」
這種毫不掩飾的恐嚇,以及把員工當家奴的做法,著實令我震憾,也是我後來離開那家醫院的遠因。(就算貴為董事長,員工的薪水豈是說扣就扣?有任何一條規章寫著「得罪董事長親屬,罰十萬」?那跟某個員外把冒犯他的家奴拖下去痛打二十大板,三天不給飯吃,有什麼不一樣?)
「喔,好,請。」對於各種莫名其妙,假裝客氣的恐嚇,我的回應只有三個字。
如果有朋友因為網誌不好笑,而威脅要去臉書檢舉,我會回答:「拜託,不要。」
#徵求各種身份自稱
#徵求各種關係自稱
#徵求各種恐嚇內容
#減薪開除撤換吊照
#我好怕
#喔好請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抉擇困難
知行合一
一個年輕人被送進外科急診,到院時呈現嚴重休克,血壓一度低到機器量不出來。我發現病人有氣胸、會陰部還有一個大傷口正在持續流血。
除了馬上插管建立呼吸道與放置胸管之外,我請護理師給我針線,打算先把傷口縫起來。
「縫傷口?要不要先把檢查做完,之後再一起縫?」遞器械的護理師有點疑惑,一般來說,縫傷口不常是急救時該做的事。
「傷口一直在流血!一定要先控制住。『控制外出血是處理外傷最重要的事!』」我告訴在旁邊協助急救的住院醫師,這個外傷處理的天條,「無論傷口縫得好不好看、將來是否有感染可能,在這個時間點,都不是須要考慮的事,不能流血是最重要的!」
由於傷口在會陰部,病人的休克又一直沒有起色,我擔心是相當致命的「開放性骨盆骨折」。
過去十多年,我寫了一些和骨盆骨折相關的研究論文,討論的都是如何處理骨盆骨折造成的出血。雖然我不是骨科醫師,可是處理流血經常是第一線外傷科醫師的事。
在各種可怕的情況中,「開放性骨盆骨折」又是危險中的危險。除了造成內出血之外,也因為其開放性傷口,而同時存在著外出血;除了出血之外,更有嚴重感染、敗血症、尿道陰道直腸受損的可能....
快速把呼吸問題與外出血解決,後續電腦斷層證實了我的懷疑:骨盆碎得四分五裂,還有幾條血管持續破裂出血中!
「血管攝影!快點!」我忙著聯絡放射科的同事準備,另一頭在急診端加快輸血,也得告知焦急的家屬目前狀況。
放射科醫師透過血管攝影,把眼前怒張的血管給塞住,出血總算獲得控制。從檢查室回到急救現場時,病人的血壓也從原本怎麼輸血都只有七十幾的嚴重休克,回到三位數的穩定狀態。
這條命暫時是保住了!或許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或許還有其他挑戰。但是急救現場的第一仗,暫時擊退了死神!
事情忙到一個段落後,我和住院醫師們討論著稍早處置的決策流程,我找出自己幾年前寫過的一篇論文,裡頭就是在討論這種複雜的情況。當我對照著圖表,一一向住院醫師說明時,我是很有自信且驕傲的。
驕傲的不是論文多麼高級,又或者學術積分有多高,而是自己整理的行醫心得,這時候派上用場。今天我只是照著先前分析的結果來做,避免掉不必要的冤枉路。
醫學研究就是這麼迷人的事,整理行醫的經驗後發表論文,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其他同道;然後在臨床上,也有了足以支持自己決策的證據。
寫你所做,做你所寫。
我會繼續當一個醫學研究者,也是醫學研究的實踐者。
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向前行
這段時間最令人開心的事,應該就是教授的晉升了。
在接到許多朋友與同事的道賀之餘,我自己也知道,這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還不到停下來的時候,也還有很多事情要繼續努力。
然而有些道賀的內容,卻令我相當不解.....
「恭喜你啊!升了教授就沒有壓力了,以後再也不用寫那些鬼論文了!」
「恭喜,升教授之後就沒有晉升壓力,就不用再花時間在學生身上,搞那些醫學教育了!」
對於朋友的祝賀,我當然都是感謝,但這樣的價值觀,我完全不認同。
當然不能否認,追求升等的過程,本來就是看一個人各方面的表現,包括研究或教育等等....可是若把我寫論文或從事教育的目的,都當成追求升等的手段,那也未免太瞧不起我~~
如果真的從晉升那一刻起,就不再繼續寫論文,那顯然過去這些年的粹煉,還沒能讓我領略醫學研究的樂趣。
如果真的從晉升那一刻起,就不再理學生,不再教年輕人東西,那枉有「教授」這個帶有教育責任的頭銜。
真實的情況是,得知晉升的開心就是那一天,手上的論文繼續寫,每天開著電腦坐在工作區,與不同的住院醫師學生討論他們的研究進度,幫他們修改論文,準備投稿;我知道許多跟我一起晉升的同事,隔天一樣進實驗室盯進度看報表,大家都沒有因此而停下來...
各種上課與演講,只有多沒有少,各個職級都有需要我幫他們設計課程或是授課的項目。
若說晉升有什麼不一樣,應該說,帶著這個肯定自己能力的頭銜,繼續往前走。
喜歡忙碌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細微的改變
專人照顧
門診來了一位要求開診斷書的病人,看電腦記錄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當時因為闌尾炎住院開刀,出院後要我幫他在診斷書上寫「建議休養一週」。
這天他來診間,希望在「休養一週」後頭,加上「建議專人照護」。
我完全不假思索的答應了。
這對我來說根本是舉手之勞,不需要跟病人計較這些。
以前的文章我寫過很多次,診斷書理論上之需要呈現「客觀、已經發生、不會改變的事實」,例如診斷是什麼、哪天住院、做了什麼治療、哪天出院或死掉.....
那些完完全全憑「主觀意志」(病人的主觀與醫師的主觀)寫下的東西,我完全不理解其效力到底在哪裡,例如該休息多久、不適合做什麼、或像今天病人要求的「需專人照護」。
我在學醫的過程中,學過如何判斷疾病的嚴重度,也從各種文獻的閱讀中,可以做出病人可能活多久(或幾成能存活)的預測。然而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教我們如何判斷病人需不需要專人照顧。
病人覺得他需要,難道我可以替他決定不需要嗎?病人的覺得是主觀,醫師的判斷又有多客觀?很多時候會跟病人在診斷書的文字上有爭執,其實也只是主觀覺得他煩,不完全是專業判斷...
曾有個肋骨斷一根的病人,要求我在診斷書幫他寫「建議休養一年」,大怒之後把他趕走,他當然也不敢多說什麼。可是他真的「不需要休養一年」嗎?需要與不需要,誰說了算?一天、一個月、一年...誰說了算?
常是保險公司(或某些保險員)在文字上斤斤計較,然後病人也很無奈,要醫師在客觀陳述之餘,加上一堆主觀描述沒有標準的文字。既然保險公司把判斷的權力交在醫師手上,那是不是醫師寫什麼就照做什麼?
我期待哪天有病人來要我寫「需三人以上專人照護」,我想知道如果真的這樣寫,保險公司會不會付三個人的看護費.....
我每天都需要專人照顧,史迪普也是。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失智老人
Peter Fu和史迪普一起去商場領取預訂外帶的餐點,Peter Fu拿出手機刷了實名制QR code後,就順手把手機收進口袋。
進門後工作人員要檢查是否完成程序,Peter Fu卻愣在那兒。
史:「欸~你剛刷的實名制簡訊呢?人家要看。」
P:「喔...好。」說著拿出手機準備刷條碼。
史:「你剛才不是刷過了嗎?」
P:「喔...對。」
經過門口的體溫感測器時,理論上只要走過去就可以,Peter Fu卻把額頭靠過去,然後被工作人員制止:「先生!不用靠過去量,有發燒自然會感應到!」
然後Peter Fu就被覺得丟臉的史迪普快步拉走。
我們的餐點還沒做好,服務員請我們旁邊稍等,並指著其中一袋:「你們的麵已經好了,湯請稍等一下。」
等待的時候,服務員提了兩袋食物給坐在我們旁邊的客人:「您的餐點好囉!」
Peter Fu立刻站起來要接,又被史迪普制止:「那是別人的啦!我們的還在桌子上啊~他不是說還有一個湯要等一下嗎?」
P:「喔....好。」
史:「傅教授,為什麼你只要出了醫院,就整個人跟失智老人一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