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藝術分析
份內之事
關於「份內事」這件事。
史迪普重回職場一年了,他從剛開始的實驗室新人,到現在團隊裡大小事都有他的角色。一開始他是用「幫忙」為出發點,來做許多原本非他工作內容的事,可是慢慢不知不覺,好像就變成他的事,不過,也變成非他不可沒他不可的事。
有時候他會跟我抱怨工作很煩很累,但我聽得出來,抱怨只是嘴巴講講,心裡是很有成就感的。
今天我們一起去買咖啡,史迪普突然跟我說:「不然我來咖啡廳打工好了。」
「可以啊!照你的個性,應該會一路做到店長。」
雖然只是閒聊,可是我是真的這麼認為,有的人的個性就是會願意做許多不屬於「份內事」的事,這些看似「沒有經濟效益」、「勞工奴性」的事,最後都會反饋為自己的收穫。
最低限度,心理的成就感是說不出來的。
也就是這樣的個性,才會造就事業的成功,無論這份事業實質上大或小。
最近在忙院內招考住院醫師的事,行政事務比臨床工作煩雜許多。臨床工作頂多是把刀開好、看病人、說明病情;行政事務則是公部門、人事、財務...各方面都得兼顧。
我一個人當然做不來這麼多事,不只是時間,也包括能力。
院方希望我們設計招生海報,我只是不經意問一下住院醫師群中,有沒有人懂美術,幾天後設計精美的海報就出爐了!
院方要科部製作一個宣傳影片,幾位熱心又專業的住院醫師,比我還投入這件事!原本我以為就是簡單弄個短片交差,結果他們很當一回事,取景、剪片、配樂...最後的成品根本不輸專業攝影團隊。
這些都不是他們「份內的事」,或者說,做這些「份外之事」,不會有多的薪水、福利,可是他們願意幫忙。當我提出需求的時候,他們不假思索義無反顧伸出援手!
昨天值班一整夜開刀沒睡,到今天早上十點之前,都還在忙病人的事:會診、手術、查房...
史迪普要我病人看完之後,把握時間補眠睡一下。不過我十點之後的行程是:和幾位主治醫師討論研究、幫住院醫師改論文、和住院醫師討論論文內容、下午兩點有個教學會議、三點和學生有約要教學、四點幫一群學生上課、這當中還夾雜三十到五十通聯絡各種事情的電話...
照理說,這每一件事我都可以推掉,除了臨床工作是我「份內之事」,其他我不做應該也沒有關係。有時候真的好累,我也會羨慕許多灑脫的同事,開完刀沒事就回家、沒有值班就不來醫院,幾天沒值班就幾天不用出現,薪水照領,多了許多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每回這樣想的時候,看到身邊這些努力的人,比我優秀資深的人比我還努力,我有什麼資格偷懶?比我年輕資淺的弟弟妹妹也很努力,我又怎麼偷懶?
哪些事「份內的事」,其實是自己決定的。所謂的「份內與份外」可以很寬,也可以很窄。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突破學習曲線
時代在改變,知識與技術的養成方式也在改變。
前陣子寫了一篇文章,在談我們這些有點年紀的中生代,也必需不斷充實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或者只靠「年資」、「資深」這些靠時間換來的本錢,來讓年輕人服氣。
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很多手術都還是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僅是偶一為之的嘗試性質。而且一定是要跟著老師開過很多傳統開腹手術,自己才會有獨立完成開腹手術的機會,在累積許多開腹手術的經驗之後,才能在某天突然出現一個,可以開腹腔鏡的機會。
所以我的學習曲線很慢很曲折。
前幾天我排了一台腹腔鏡手術,說複雜不算複雜,但也不是那種入門級的簡單手術。原本我的打算是帶著資深的住院醫師一起開,告訴他當中的技巧與該注意的步驟。
結果總醫師開得非常好!每個動作都相當到位,我本來的擔心似乎都是多餘。
「你怎麼開得那麼順?誰教你開的?」
「我看Youtube上面的影片,然後在手術模擬器上面操作過。」(院內有幾台腹腔鏡手術模擬器,操作起來跟打電動很像~)
這個世代的學習,早已不是我們當年的土法煉鋼~~
這段時間我忙著幫住院醫師辦教育活動,每年的重頭戲都是縫合訓練營,平常不太可能在真人身上練習的各種縫合技巧,都會在訓練營當中模擬。
不過以往頂多都是用豬肉、豬皮來做皮膚縫合,現在多了腸子、肝膽來做腸道吻合與肝膽縫合手術訓練,真實度又更提高了些,學員的訓練程度又提高了些。
今天看到器材組準備一箱又一箱的豬肝(還要註明包括膽)(一般的肉販賣豬肝不會保留膽,誰誰要吃膽呢?),我突然有種感動~~這個世代的訓練,跟當年真的很不一樣!
這幾天有如此強烈的感覺,如果我們當年的進步,是一步一步爬上來,那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他們的進步就是用跑的跳的,可預期下一個世代,他們會用飛的~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問事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第五級肝臟撕裂傷
紀念一下這台刀,病人活著出院了。
第五級肝臟撕裂傷,Juxtahepatic venous injury,指的是肝臟後面的肝靜脈出血。治療的困難點在於出血位置在肝臟後面,手術很難直接找到出血點;而且肝靜脈和下腔大靜脈直接相連,出血又快又急;有些難以靠手術止血的部位,是可以用血管攝影栓塞來處理,但是動脈可以處理,靜脈就沒辦法了....
醫學文獻上的死亡率報告,從80%到100%都有。
我個人的經驗,無論是當住院醫師時跟過的刀,還是當主治醫師自己開的刀,真的是「開一個死一個」,但是不開又沒有其他方法,所以無論是醫師或家屬,都要做病人會「死在手術檯」上的心理準備。
很多年前,我和一位資深的外傷醫師一起處理過這樣的案例,那個病患也沒辦法救活,大量鮮血從我們看不見止不住的地方一直湧上來。那時候我很沮喪地替這台手術收尾,資深醫師告訴我:「雖然死亡率非常高,但是就是要開!不開病人就會死在急診。而且,開這一個是為了救下一個,總是會有救活的!」
前陣子遇上這樣的案例,手術前我已經確認這個診斷,也知道接下來是九死一生的搏鬥。
「我很認真的告訴你,病人『隨時會死亡』。請你做好心理準備,然後也請聯絡其他家屬,這可能是你能見到他的最後一面。」我將手術同意書遞給家屬時,也同時說了這一段話。
果然一如預期,鮮血從肝臟的大裂縫裡不斷湧出。我只能用大量的止血紗布,緊緊地將裂縫塞住,施行損害控制手術。
病人的運氣好,我的運氣也好,血止住了,再過幾天病人就轉出加護病房,再過幾天就出院了。
「開一個死一個」不足為懼,「開這一個是為了救下一個」才是外傷醫療著使命。
長大的代價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自吹自擂
颱風夜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年輕時的照片
晚餐時史迪普翻出一張他學生時代的照片,然後很得意地說:「你不能否認,我年輕的時候滿漂亮的。」
P:「現在還是漂亮啊~」
史:「哪會?現在跟以前比差多了。」
P:「這沒辦法啦!人類本來就會老。就像我看自己以前年輕時候的照片,也比現在帥多了。」
史迪普停下吃飯的動作,把頭抬起來:「有嗎?」
問題與答案
CEO生活
現在的工作,除了臨床、研究與教學之外,也開始歷練一些科部的行政事務。最直接的就是住院醫師的教育訓練,還有許多與教育相關的事務。
一般來說,我週五的臨床工作相對比較少,通常都是利用那一整天寫論文,或是修改住院醫師的稿子。不過最近的星期五,我的工作是「打電話」。
一個早上,我至少打或接五十通以上的電話,幾週後要辦某個教育活動,需要聯絡講師、借場地、找經費,請秘書發公文;下個月的學術演講,要聯絡講者、主持人,大家的時間又都不好僑,搞定第一個人,第二個人未必能配合,和第二個人講好,又要回頭打給第一個人~~以為全部都聯絡好之後,秘書又來電說某個長官要改時間...
我最近的綽號是CEO傅。
之前我都可以記得每週幾固定要開哪些會,要參加哪些課程,最近多到我必須把各式各樣的開會通知,全部轉給助理,請他幫我在行事曆上登錄。
基本上演講排程已經到年底,基隆長庚有連續兩週兩場演講、桃園某家醫院有一場演講、建中有一場演講、本院有一場演講,澳門外科醫學會線上演講、重症加護醫學會演講....
昨天值班一整夜開刀沒睡,今天一早參加晨會後,查房、教學、下午教學門診又是一天。
教學門診大約兩點多結束,距離下班五點還有一點時間,累癱了的Peter Fu倒在值班室想睡一下,這三個小時中,我至少接了二十通電話~~
「外科部......」
「外科醫學會....」
「外傷醫學會...」
「教學部....」
「病歷室...」
「手術訓練營....」
「手術模擬競賽...」
「下個月有外科迎新,還有招生博覽會....」
「下下個月要外科住院醫師招考.....」
幾乎是眼睛一閉起來,電話就響,剛講完一通電話想再睡一下,下一通電話又來....
CEO傅的人生。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身不由己
工作中如果遇到病人是院內同事或同事家屬,給點方便其實是無可厚非的事。(我相信這是人之常情,在任何醫院甚至放大到任何機構都是一樣。)
有天一個大學生來掛急診,額頭撞到門,有個一公分左右的傷口。陪他來的是他媽媽,穿院內工作制服。
我去看過病人,就只是小擦傷,擦擦藥就可以,連縫都不需要。也跟他的家屬說明一下照護方式,雖然我們不認識彼此,不過大家都是同事。
「我相信你們的專業,謝謝!不過需要照個電腦斷層嗎?」病人的母親很客氣。
「應該是不用,沒有任何神經學症狀的輕傷,可以再觀察一下。」
「好的,那我知道了。」
我很快地把出院要用的藥膏與止痛藥開好,讓同事可以快點去辦手續。
「不用照個CT嗎?」當護理師把批價單拿給家屬,她又再問了一次護理師,於是護理師轉向我,要我去說明一下。
「我剛說過不用啦!不過你如果堅持要照,我會幫你排,那是因為你是院內同仁,這純粹是人情考量,醫療上我還是認為不需要。」
「那就不用了啦!我只是問一下。」
看到出院帶藥的藥單,她又問我:「不用吃個抗生素消炎藥嗎?」
「好!我幫你開。不過那是因為你是院內同事,不是因為病情需要。」
「那就不用了,謝謝。」
醫療決策,應該是與人情無關的專業,可惜人情事故總是讓我們身不由己。
#客氣的為難
#客氣的回擊
#客氣的不客氣要求
#客氣的不客氣拒絕
趕時間的擔心
門診來了一位年輕人,要求開立上個月掛急診的診斷書。看電子病歷主要是車禍撞到頭跟臉,所以那天照了一堆片子,不過都沒事就讓他回家了。
我把診斷書打好,讓他看一下有沒有問題。
「我的胸口有點痛痛的,那天好像沒有檢查到。」病人深吸了一口氣。
「已經一個月過去了,如果有問題的話,早就有問題了,不用擔心。」很多病人都有類似的疑問,擔心有什麼事情,在急診沒有發現,我也很習慣讓他們知道「時間已經自動告訴你沒事」。
病:「會不會有肋骨的骨折?」
P:「不確定,不過沒關係。」
病:「什麼意思?」
P:「沒有影像檢查,我當然不能說一定沒有。不過就算有,也頂多是吃痛藥等它自己好,怕的是肋骨骨折合併的氣血胸,但是距離你受傷已經超過一個月,有氣血胸的話早就倒下來了。你現在可以正常走路、講話、呼吸、活動,基本上不用擔心。」
病:「不用照個什麼看看嗎?急診那天都沒有照....」
P:「可以啊,去照一下,不過我相信是沒事的。」
病人有點生氣:「你連片子都沒照沒看,就說沒事?急診那天明明就是誤診!」
聽到「誤診」這種強烈又莫名其妙的字眼,我已經懶的跟他多說:「好啊~那就去照吧!等一下去樓下X光櫃檯排隊。」
病:「大概要等多久?我趕時間。」
P:「不知道耶,你得去排才知道,有時候病人很多,確實得等一下。」
病:「那算了,我還有事,改天再來照。」
P:「@#$$%@...............」
#你TMD到底要什麼
#很希望自己有事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年輕世代
年輕人的世代,如果不自我提升,很快就要被時代淘汰。
現在關於住院醫師值班的規定越來越多,每週工時限制、值班範圍限制、每月班數限制、防疫期間分艙分流區域限制、還要兼顧公平性、配合每個人的私人行事曆預約不值班、假日班平均分配、有人請特休、有人放婚假、有人懷孕.....
以前我當總醫師的時候,排班大概需要花一星期的時間,偶有一個小調動牽一髮動全身,可能整張又得重排;現在規矩多更多,聽總醫師說幾乎月初就要開始排下個月的班表,然後會被退件N次才符合規定,符合規定也未必每個人都滿意...
於是前幾天科部開了個會,討論排班的相關事宜。
「之前確實存在這些問題,不過這幾個月應該改善不少。我寫了一個軟體,把規則全部輸入,電腦就能自動排出來~」某位總醫師說明他的解決之道,一派輕鬆的語氣。
「『寫』了一個軟體!?」我和旁邊一位長官面面相覷,好像聽到另一個世界的語言。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真的不一樣。
先前投稿一篇論文,期刊有些意見建議修改,大部份都回答得出來,唯讀審稿人對文章中某個統計方式有意見,建議改成一種我沒聽過的方式。查了一下網路,不是那麼容易,至少我的統計軟體弄不出來。
那天上班時,和一位年輕醫師聊到這件事。
「我來試試看。」年輕醫師聽完我的問題,似乎知道怎麼弄。下班後幾個小時,他就把算出來的數據與表格傳給我,解決了困擾我好幾週的問題~
很多的能力培養,現在都越來越往下紮根,十幾二十年前我當住院醫師哪會什麼寫論文做研究?都是當了主治醫師才慢慢摸出心得,從亂寫一通到熟能生巧:現在幾乎每個住院醫師,都具備了基本的統計、研究設計與論文撰寫能力,當中出類拔萃者所產出的質與量,不會輸給我們這些老師輩。(甚至比很多資深主治醫師還厲害~)
許多「和工作相關的斜槓」,也在很多年輕人身上看到。當年我們頂多發展興趣,例如攝影、登山、音樂...雖然多才多藝者有之,但多與醫療專業無關,也無法替自己的醫療專業加分;現在許多年輕醫師,可以把醫學資訊、電腦工程、人工智慧等等,都放進自己的醫療工作裡。
坦白講,我看得望塵莫及。
和年輕人相處越多,其實有些不安全感。如果不自我提升的話,不是被淘汰,就是成為倚老賣老,人家不好意思嗆你但是心裡瞧不起你~我可不想成為這種人。
除了老(以及因為老,而帶來的年資紅利與資源分配),我還贏他們什麼?
自我提升真的時時刻都很需要。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險象環生
險象環生的上班環境。
一個老爺爺,家屬代為描述症狀:跌倒撞到背部,然後下肢就無力了。
在急診評估起來,真的兩隻腳都不會動,從外傷機轉來看,多半是傷到脊椎,標準處置是影像檢查之後盡快手術。
X看起來一切正常,脊椎沒有骨折沒有滑脫,很難解釋雙下肢完全癱瘓的原因。雖然按理說,核磁共振來看脊椎神經,應該是最清楚的檢查工具,可是也多半是在X光有初步結果的狀態之下。
要說X光完全正常,但在核磁共振之下看到多麼嚴重的神經壓迫,感覺機會不大,因此我們有點猶豫要不要排核磁共振。(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各單位都限縮檢查的狀況之下)
「排個電腦斷層吧!有些東西X光看不出來,直接做核磁共振也怪怪的。」我和另一位主治醫師交換意見。
大約過了半小時,住院醫師跑來找我:「電腦斷層做完了,看起來很可怕!」
我趕緊點開片子,不得不說我們的住院醫師訓練真的不錯,雖然只是為了看脊椎而沒有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還是被他們發現隱隱約約有個主動脈瘤,看來是血管的問題不是神經的問題。
後面的故事就是血管攝影、血管外科會診、緊急手術與加護病房住院。
晚一步就慘了,要是沒看出來一直當做神經問題也慘了!
我不敢想像會賠多少錢,應該不會少於一台跑車。
在這種險象環生的地方上班,開跑車也是剛好而已!
惱羞成怒
其實你不必這樣。
前幾天的交班時間,同事和我正在討論病情,一位太太走來我們旁邊,似乎想講什麼。護理師看到我們在忙,於是主動去問她:「有什麼事嗎?」可是太太搖搖頭,想等我們講完話。
同事這時候也抬起頭:「沒關係,你先講,請問有什麼事?」
太太拿了一張紙遞給我們:「我等一下要離開,這張紙上有我們家人的電話,病人有事的話請打這個電話。」
聽到是非醫療的行政與庶務問題,同事跟太太說:「麻煩您把資料交給那位護理師,他會幫你登記。」
太太卻有點不悅地跟同事說:「你讓我跟你講,然後聽完又要我去找別人!」
同事試著跟他說明:「每個人負責的事情不一樣,我讓你去找負責這件事的人幫你處理。」
太太很兇:「你就是把我推來推去!」然後心不甘情不願地去找護理師。
我在旁邊等交班,一句話都沒有插嘴,心裡在想,如果是我遇到,要怎麼應付,可能就隨便他罵,當做沒聽到吧!
這時候同事卻跟太太說:「你如果需要我幫忙的話,可以好好講,不需要這個樣子!」
惱羞成怒的太太很激動:「你哪有幫我的忙?你把我推來推去!」
同事:「我聽了你的問題,告訴你該去找誰,這樣有什麼問題嗎?你不跟我說你的問題,我怎麼知道要怎麼幫你?還是你希望我都不要聽你講,就叫你去找別人?」
最後這位太太應該是講不過同事:「你講話不用這樣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現在防疫期間,陪病家屬的規定很嚴格,只能有一位陪病家屬,而且住院期間不能更換,每換一次就必須自費採檢,因此住院前我們都會跟家屬講得很清楚。
一位太太(又是太太)告訴護理師:「我等一下有事要離開,已經聯絡看護來採檢了。可是看護沒看過我爸爸,我爸爸也沒看過那位看護,等他採檢完,要怎麼找到彼此?」
護理師向他說明:「看護來的時候要去掛號,那時候我們會登記病人的資料,採檢陰性之後就會帶他去病人那邊。」
太太:「可是我等一下必須先離開,我也沒看過那位看護,沒辦法跟他講我父親的狀況,他有辦法照顧我父親嗎?」
護理師:「那你可以電話跟他講,或是在醫院外面交接講一下。」
太太:「我是說,看護又不瞭解我父親的狀況,他有辦法一來就照顧病人嗎?」
護理師:「所以我才說,你可以當面跟他交代一下。」
太太:「他採檢前又沒看過病人,採檢之後我就不能再進來了,那他怎麼知道要找誰?」
護理師:「我剛才不是說了,掛號的時候會登記資料,他會知道該去哪裡,你也可以先電話告知他該注意的事項。」
太太:「我怕看護沒有辦法。」
這時候我實在忍不住插嘴:「如果你那麼不放心,最好是自己照顧,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太太很生氣的兇我:「我們就是有事沒辦法啊!你講話不用這樣啦~~」
#你才不用這樣咧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心有餘力不足
今天是孩子們開學第一天,他們從學校帶了一堆表單回家填,什麼接送單、聯絡單、bala單...
上班累了一天的史迪普,短暫休息後自言自語:「我得打起精神來填這些單子了!」
Peter Fu:「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史迪普:「很多啊,把那疊單子拿來看看,我們今晚來填好。」
Peter Fu:「那個很複雜,我怕填錯被你罵,而且你常嫌我的字太醜。」
史迪普:「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要你幫忙,是你主動問我的!然後跟你講要做什麼,你又推託鬼理由一堆~」
Peter Fu:「其實我問你需不需要幫忙的時候,只是想表達我的誠意,可是我能力不足,你是知道的~~」
史迪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