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我主導許多教學活動,有技術性的(例如縫合、腹腔鏡、血管探查)、有知識性的(曆如外科重症加護、醫學統計),也有經驗性的(例如初階高階影像判讀、超音波判讀),不過都還是停留在「傳授」的階段,由資深醫師將某項能力傳授給年輕醫師。
我一直覺得,「分享」也應該是教學的一種,在輕鬆的氣氛下分享自己的心得與經驗。疫情爆發前我常和工作中的年輕夥伴喝咖啡聊天,有空的時候聚餐喝酒,這就是一種分享。
於是在上週縫合訓練課程的課後,我加入了「總醫師分享會」。
在我服務的機構,「晉升主治醫師」應該是全體住院醫師努力的目標,要通過重重考驗才能解鎖此成就。基於「分享」的概念,我請幾位表現傑出的準主治醫師,來跟學弟妹聊聊成長經歷,學弟妹遇到的困難,他們一定也遇過。
聽聽學長姊們怎麼講。
我的年紀與職級跟他們已經有點差距,照理說不要出現,應該更能讓年輕人們暢所欲言,可是我真的也想知道,優秀的人如何那麼優秀...
聽到這群優秀的年輕人講述他們的學習經歷與成就,深深感受到時代不一樣了,這個年代訓練出來的外科醫師,比我們當年的深度與廣度都超過太多。
當年我受到的訓練就是沒日沒夜地開刀,開刀到半夜一兩點,索幸不回家直接睡值班室,反正兩三小時後就要起床查房看病人參加晨會,然後又是開刀開一整天…
我當總醫師那一年,好像沒有沒天見到史迪普~難得早點下班一起吃飯,我的第一句話一定是:「我好累!我快累死了~」
現在的年輕一輩醫師,開刀看病人只是最基本的,學術能力、論文撰寫、醫學統計、電腦軟體操作,再外溢到語文能力、簡報海報製作,聽得我自嘆不如。
我只能說,今時今日我之所以可以帶領他們,不是我的能力比他們強,純粹是我比他們資深,在年紀上領先他們二十年,這二十年的時間紅利讓我比他們多會一些東西。
可是比較應該要在同一個基準點上,他們跟當年同時期的我來比,每一個都遠遠勝過我;我如果要跟誰比較,也應該是跟我同時期的主治醫師,跟小孩子比劃算什麼?
會後他們請我講幾話總結:「我期待二十年後的你們,會超過2022年的Peter F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