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同儕認同。
「斜槓人生」是我演講經常談的主題,也是很多聽眾有興趣的事,聊聊醫療工作之外,自己繼續發展其他興趣,甚至成為事業的一部份。
然後這張投影片,總是放在最後總結時,無論我的角色是醫學研究者、教育者或是文字創作者,最根本的本業,還是穿著醫師袍手術服的外科醫師。
所有的角色,都是從本業出發的。
回到幾個月前,中國醫大的主管邀請我去演講,當我詢問主題是哪方面時,對方很大方地告訴我:「講題自訂!住院醫師們指名希望你來演講!」
這反而讓我有點傷腦筋,到底要講深入的外傷研究、還是談點輕鬆的故事與寫作...
我猜想年輕人可能對很艱深的骨盆外傷處置、多重外傷研究的興趣,比不上聽Peter Fu講故事,可是中國醫大是一級醫學中心研究單位,台下聽講的也不只有年輕醫師而已,我如果在台上大放厥詞講著醫院裡每天都會發生的故事,或者分享一堆自己在醫療本業之外的興趣...
人家會怎麼看我?
有很多同業粉絲追蹤者幾十萬,講起故事生動又好笑,民眾婆婆媽媽很愛他們,可是業內同道都知道,可能他的臨床表現比不上嘴巴講的萬分之一,又或者在節目上口沫橫飛地講故事時,內行人一聽心裡會想:「他在講什麼東西啊~~」
斜槓是好事,失去同儕認可就很可惜。我究竟是醫師/作家,還是作家/醫師?
追求斜槓人生的前提,我需要同儕認可我的原始專業,至少醫療專業做得還可以。
以前有幾次應邀進行學術演講,講題是針對某個外傷的研究,照理說主持人介紹講者時,會講一下他的學術成績,為什麼有資格來演講,可是主持人卻是向聽眾介紹Peter Fu,而不是傅醫師或傅教授~~「接下來的講者是一位網紅.......」雖然還是很感謝主持人注意到我另一個身份,可是在學術場合有點令人五味雜陳。
前幾天的演講,我用了前三分之二,快速地把自己的學術歷程談了一下,鼓勵年輕醫師,一個以前不愛讀書常被唸的學生住院醫師,在某個轉捩點也可以改變,然後走上學術之路;後三分之一才開始講故事、談寫作、談斜槓~當我用了大部份的時間來證明專業之後...
講了一大圈,最後繞回這張投影片,斜槓人生的起點是醫療,斜槓人生的前題是同儕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