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防衛性駕駛

趕上班的早上,Peter Fu和史迪普一起開車去醫院,史迪普有打卡的時間壓力,所以Peter Fu自動坐到副駕駛座:「你開車!你開得比較快。」 

 「好。」史迪普也沒拒絕,就去開車發動。 

 我們一轉出住家的巷子就遇上大塞車,Peter Fu這時候說:「其實我也不是真的開得比你慢,只是現在的路況很不穩定,你又趕時間,不管你開還是我開都有可能遲到,為了避免被你唸,我就決定讓你開。」 

 「沒關係,我開就我開。」 

 「這很像現在的『防衛性醫療』,當遇到風險太高的案例,而家屬又很愛亂告的時候,醫生就會選擇避免風險,把決定權丟回給家屬,然後自己少做一點。」Peter Fu繼續滔滔不絕。

 P:「可是這樣一來,病人反而會無法得到高品質的醫療,因為醫師會以『不被責難』為原則來行醫。就像我不想開車,以免因為不是我的問題導致你遲到卻被罵,但是這樣你就損失了被開得慢一點但是很安全很穩定的駕駛載去上班的機會。」 

 史:「我一直忍著不想跟你辯,不過你才沒有開得慢又穩!你是該快的時候不快,不該快的時候用衝的~」 

 P:「………………………」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白色巨塔的你我他

各位是什麼時候認識Peter Fu的呢?

是先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傅醫師,才認識網路上的Peter Fu?還是無名小站時代開始追蹤Peter Fu?在臉書粉專或是某篇被轉貼的文章認識呢?

無論是哪一個,也無論我們有沒有見過面,我都謝謝你喜歡我的文章。

除了最近正值宣傳期的<<H.O.P.E.沉默的希望>>之外,大家知道<<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醫人三角的獨白>>還是<<銀蛋彼得>>嗎?

有沒有四本書都看過的讀者呢?

可能很多讀者都是「知道」Peter Fu有出過書,但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書,或是沒有看過。

睽違五年,再度有文字作品問世,趁此機會出版社將過去四本書再版,以套書方式發售<<白色巨塔的你我他:傅志遠創作十週年珍藏套書>>,我也有機會再回頭檢視自己過去的文章,回味一下當年發生這些故事的時空背景與感受。

十年真的是很長的路,十年前寫的書,書中的故事一定發生在更早之前,更別說<<銀蛋彼得>>還是我學生與學醫時期發生的趣事。這四本書的故事,幾乎就是Peter Fu傅醫師的成長之路!

<<銀蛋彼得>>講的是醫學生時期的迷惘與徬徨,在各種考試訓練中笑料百出。

<<拚命>>講的是我初入行之時,與死神交手的驚心動魄與感動。

<<醫生不醫死>>談了許多醫療的陰暗面:不好的病人、不好的家屬,甚至是不好的醫生~

<<醫人三角的獨白>>當我自己也當過病人家屬,甚至自己也當了病人,在醫師、病患與家屬這三個角色中,我真心理解什麼是同理心。

謝謝出版社,謝謝過去十年的自己,更謝謝十年來一直看我文章的你們。

#H.O.P.E.沉默的希望

#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

#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

#醫人三角的獨白

#有一個銀蛋叫彼得從小生在大醫院

#白色巨塔的你我他

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兩大力量

我一個月大約有十三到十五班第一線外科急診班,還有夜班手術、常規手術與門診。

我每週都有固定的醫學生教學、偶爾穿插護理或住院醫師的教學課程。

我和我的研究團隊,隨時保持五六篇論文在撰寫與投稿。

我一年大大小小的演講,密密麻麻排滿在行事曆上。

每週有兩個晚上我會更新網誌,把遇到的故事講一講。

本週出版的長篇小說,是我的第五本作品,繼前面四本醫療散文後的全新嘗試。

坦白說,我真的很忙~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做以上的工作,名為工作,其實是事業經營的一部份。

這篇文章我想講兩件事:一個是對事業的熱情、一個是家庭支持的重要。

前幾天參加一個職業生涯分享會的演講,聽眾提問:「現在的年輕世代比較重視生活品質,請問如何在工作負荷與生活品質間取得平衡?」

真的很難...前面那幾件事情,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基本上也會和生活品質相衝突。

「我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我不應該用老一輩的口吻告訴年輕人『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做牛做馬』。不過確實,要在工作上出類拔粹,除了工作時間時百分之百投入之外,勢必要付出一部份自己的時間。所以『工作負荷與生活品質』並不是問題,該問自己的是『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工作成就與生活品質』才是需要考慮的事,兩者相拮抗,勢必得做出取捨。」

值班之外的時間,我常待在辦公室看書、寫論文、改論文,或是處理科部行政的事情。

下班之後,也都是抱著電腦在做事,寫論文、改論文、報紙專欄、網頁更新、寫書...

沒值班的假日,我可能有教學活動或是某個演講。

我很感謝史迪普百分之百的支持,「我知道這些事情對你很重要,都是你口中的未來。」某天我要出門前,他這麼跟我說,當天我有全天的活動,他也沒閒著必須帶兩個孩子上才藝課跑一整天。

能夠走到今天,對工作的熱情與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保持、繼續努力,謝謝自己的堅持,謝謝史迪普的支持。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請付費

便宜不等於免費,是的,這要錢。

急診病患完成治療要離院前,護理師會把批價單拿給病患,讓病患去繳費。有時候就會聽到抱怨「這還要繳錢喔?」「什麼都沒做也要繳錢?」「醫院不是應該有愛心嗎?」

由於這類病人還是少數,所以我們聽一聽翻個白眼就算了,當作笑話一則。

病人在急診縫合後,今天來門診拆線。離開診間時護理師給他批價單,病人的反應是:「急診不是已經繳過錢了?為什麼今天還要再繳一次?」

「急診是急診,門診是門診啊~今天門診有做處置,當然還是要繳費。」說實在話,我完全不理解,為什麼要跟病人解釋「看門診要繳費」的事~

「我是說,急診已經跟我收過一次傷口縫合的錢了,後續不是應該有售後服務嗎?」

「售後服務是對商品,你應該不希望我們把病人當做商品吧!」

「當然不行啊!我們是活生生的人耶。」

「那就不是售後服務,這是專業醫療。」

病人似乎不太能接受我的說明(其實我根本不想再說下去),拿著單子碎碎唸地離開,沒多久又回診間敲門:「我要開診斷書。」

拿了診斷書離開,半小時後又再度回來:「診斷書也要錢喔?」

「對,要錢。」

善意提醒

一早史迪普跟Peter Fu去上班,當車子彎進醫院的車道時,自小客車必須要走左線,右線是留給大巴士走,很多路不熟的駕駛會在這邊走錯。

P:「這邊彎過去要走左線喔!」

史:「我知道,我開過很多次了。」

P:「我只是提醒你一下,有些人會不小心開錯道。」

史:「我又不是你。」

P:「你幹嘛這樣,我好意提醒你,然後你就要攻擊我。」

史:「你就是一副會開錯的樣子。」

P:「...........................」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回歸初心

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原始目的,所謂的「不忘初心」,應該就是這個吧!

前天寫了一篇文章,在談治療後獲得家屬感謝這件事。醫療的原始目的,應該是為了「把病人治好」,至於事後的感謝,都只是額外附帶的好而已...

我們是為了「把病人治好」而從事醫療工作,而不是為了「獲得家屬的感謝」而做這份工作。

我常幫學生們上課,可能是影像判讀、可能是外傷急症處置的觀念,課後我也會問學生:「聽的懂嗎?」(因為我常看他們一臉茫然~)

「謝謝老師!你教得很仔細。」

學生都會跟我說謝謝,口頭之外,我也常收到學生寫的感謝卡片,或是票選優良教師。

被學生感謝當然很開心,也算是自己對醫學教育的一種肯定,可是在學生表達謝意之餘,我總是跟他們說:「要真的學會才重要!我教你們東西的目的,是希望你們學會,而不是為了得到你們的感謝而教!」

不敢說自己是多麼無私的人,無論被病患或學生感謝,當然有被肯定的開心,可是這都非我做這些事情的本意,無論醫療或教學...

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做這些工作的初心,不應該是追求被感謝而做某些事,甚或迷失在稱讚與掌聲中,而該是追求最實際的醫療成效、教學成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其實不該每篇文章都提到新書的,不過寫這本書的原始目的,是想「講一個長一點的故事」,透過故事的鋪陳,來建立一個「讀者喜歡的宇宙」。

謝謝每一位支持新書的朋友,當然每個人買書的原因無法深究,有些或許是人情捧場、有些是因為喜歡Peter Fu的人設,也有朋友是對Peter Fu過往文章的喜愛,而對新作品有信心...

回到寫書的目的:是希望寫出讀者喜歡的作品

我也衷心期待,閱讀Peter Fu作品的朋友,能夠喜歡裡頭的文字、人物與故事。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實質損失

Peter Fu洗完澡從浴室出來,身上的水沒擦乾淨,弄得臥室地上濕濕的,史迪普忍不住唸了幾句:「把水擦乾淨再走出來!地上很濕,結果我都踩到水了!」

P:「那你有什麼實質上的損失嗎?」

史:「.................」

P:「你有滑倒嗎?」

史:「你如果害我滑倒,就不是只有唸你幾句而已!」

P:「..................」

醫人醫心

「 即使治療不成功,家屬依然感謝你。」今天聽了一場前輩的演講,除了他的研究歷程、臨床工作歷程之外,他的投影片上有這麼一句話,這是前輩的終極追求。

我深深地被這句話給感動,能夠做到這樣的境界,那真的是醫療這門藝術的極致。

「治療成功,家屬會感謝我們是正常的,不過這沒什麼好多說,我們不是為了家屬的感謝來治療病人。」

「但是當治療不成功時,家屬卻依然感謝我們,這才是一種很難得的肯定,代表我們的努力有被看見,即使治療不了病患的身體,卻也治療了家屬的內心。」

台上的講者一字一句講出這些有智慧的話,深深地打動著台下的我。

確實有許多次,雖然最後病患沒救回來,但我仍收到家屬寫的信或是網路留言,感謝我對他的家人付出的努力,這樣的回饋格外令人感動!

我本以為這是只是萬中選一的偶然,我碰上這樣的家屬,是我的運氣,沒有對醫療結果不如預期責難醫療人員,反而感謝我們的努力;今天聽完演講,原來這是另一個境界的追求。

醫人、醫心、治療病患的身體,也治療家屬的內心。

今天受教了。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十年一劍












這張照片已經十多年前了,Peter Fu的文章會被注意到,也是從這個獎開始。

趁著第五本書即將出版之前,來談談寫作這件事。大約十幾年前,那是部落格的美好時代,許多文字、圖畫、圖文創作者百家爭鳴...

「你的『無名』帳號是什麼?」年輕人之間交換的訊息,無名就像今日的IG,能夠登上無名正妹,哪怕只有一日也會爆紅。

一開始的寫作只是無心插柳,註冊一個無名帳號之後,寫些生活工作中的大小事,寫著寫著居然得到這個獎,也開啟文字創作之路。

偶然翻到這張照片,忍不住去看看跟我同期一起得獎的部落格主,當然有些轉型成另類網紅,可是更多就這麼消失或最後一篇文章停留在許多年前...

要維持一個興趣超過十年,必需真的很喜歡這件事,也要有很大的毅力與意志。

一路走來,寫作既是興趣,也成了事業發展的一部份。(即使不是眼睛看的到的錢,但名聲、網路聲量、影響力,都是這些年『賺』到的東西。)

最重要的收穫,是電腦前面閱讀Peter Fu一篇篇文字的你們,讓我維持著熱情原因,是因為讀者的支持與回饋。

我知道有許多朋友,從無名時代開始追蹤,到Blogspot、臉書,也是書迷,謝謝你們!這當中有真實的朋友,更有著許多我只看過頭像與大名,但其實多年來就真的像我的朋友一樣的讀者。

「你什麼時候要出新書?」

每次有讀者這麼問我,我都只能苦笑,一方面是創作能量需要累積,另一方面是必須顧慮現實的市場考量。

等了五年,真的夠久了,請期待H.O.P.E.沉默的希望。

寫了十年,也真的寫了好久了,沒有看過過去作品的朋友,這次我會推出<<白色巨塔的你我他:傅志遠創作十年珍藏套書>>。

「你還會不會繼續寫作?」「我喜歡你的文字,希望你繼續創作!」

會的,我會繼續在寫作上保持熱情。

欺騙

關於欺騙。

假日去醫院看病人,我通常不會穿白袍,所以混在人群裡一起坐電梯,就是一般民眾。

電梯裡只有我和另一個男子,男子拿著手機大聲講話:「我跟你講!醫生說什麼都不要聽!叫你簽任何文件也不要簽!我快到了,有什麼事等我來再說!」

可能是意會到自己講話太大聲,電話放下後他尷尬地對我笑一下:「我媽住院啦!醫生講什麼他都聽不懂,我怕他被醫生騙,結果開了不需要開的刀,還是買一堆自費的東西....」

「我瞭解。」我對他微笑點頭。

還好我們在不同樓層離開電梯,他媽媽也不是我的病人。

我有一個住院病人,因為內出血和多處骨折住院,急性危險期已經過去,接下來只剩下慢慢恢復與調養,不過傷口很痛是真的。

「我聽說有一種自費的xxx針,打了之後骨骼會比較快好,傷口也比較快癒合,可以幫我打嗎?」

「沒有那種東西,至少我不知道是什麼。」

「你們這麼大的醫院怎麼連這個都沒有,我鄰居上次去xxx醫院,就有打自費的快速修復針...」

「那還是你要去那家醫院問問看?」

欺騙與否,界限越來越模糊。願打不願挨,道理再多都是騙;願打願挨兩情相悅,就不算是騙。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講實在話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曾經上過一堂課叫「醫病溝通」,裡面談了很多病情解釋的技巧,包括如何宣布壞消息,以及要有同理心等等...

其中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說:「盡量不要在病人面前提到『死』這個字,或是用『死』來威脅病人,這會讓病人覺得我們在詛咒他。」

小時候不懂,沒有能力與勇氣反駁,長大之後回頭看那件事,坦白說不以為然。

我們當然不會詛咒病人,可是對病情據實以告,不是最起碼的嗎?為了所謂的婉轉,卻令病人對自身疾病有誤解或錯誤期待,我覺得這才不算同理心咧~~

急診會診我一個腸阻塞的病人,電腦斷層一看就是非開刀不可,可是病人前一天堅持不肯開刀,前一班的同事說明過不手術可能的後果,病人還是不願意,多忍了一天之後,肚子痛到受不了,同意讓外科醫師再來會診。

「腸子塞得這麼嚴重,你不開刀喔?」我雖然第一次看到病人,可是很自然地像朋友一樣問他。

「我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我怕開刀的風險很大。」

「話是沒錯啦~不過我還是覺得,肚子脹成這樣還可以忍,真的是滿勇猛的~」

「我可不可以再問一次,如果沒開刀的話,腸子會壞死是嗎?」

「腸子會壞死,然後你會死。」

「如果是醫生你的家人,你也會叫他開刀嗎?」

「我昨天就會叫他開刀了,不會讓我的家人多拖一天....」

很直接明白地表達了我的建議,病人也一聽就懂,術前溝通完成,病人接受手術的建議。跟病人講實在話,我認為這才是同理心的展現。

拐彎抹角

同事有個病人非預期死亡,經過病情與治療過程說明後,家屬可以接受這個結果。但是幾天後病房收到投訴:抱怨病房的整潔不佳、有人偷抽煙、伙食難吃、住院期間照護人員態度不佳...

病房回覆了幾次,家屬端還是有諸多不滿,同事跟我抱怨:「來醫院看病,又不是住飯店,怎麼會有這麼多抱怨?」

「根本的原因是對醫療結果不滿意。」我向同事說我的看法。

「會嗎?之前病情說明會的時候,家屬都接受了這個結果。」

「接受歸接受,但畢竟跟自己預期的結果不一樣。會有這些附加在醫療的抱怨,就是對結果不滿。可能是不好意思跟主治醫師鬧翻,或者講道理他說不過你,知道醫療面沒有錯,但就是不爽!」

對於病人用拐彎抹角地表達不滿,我聽過太多也自己遇到過,找不到醫療上可以挑惕的點,就在其他地方上找麻煩....

門診來了個坐輪椅的病人,一進門就說:「我要住院。」

問診之後才知道病人五天前車禍,身上很多擦傷,這幾天都在診所換藥。「每天去診所換藥很麻煩,傷口又很痛,我想來大醫院住院會比較好。」

「擦傷基本上不需要住院,其實換藥也可以自己換,不見得非要去診所。」

病人跟我講了很久,我沒有答應,換他的父母跟我講,我的態度還是很清楚,沒有住院的理由。問到後來,他們才承認是保險要有住院才有某些給付...

「我會開些止痛藥給你,可以拿藥回家吃,住院恐怕沒辦法。」拿了藥單,他們一家人悻悻然離開診間。

約莫過了十多分鐘,病人氣呼呼地回診間:「醫生你怎麼開這麼毒的藥給我吃?」

「什麼意思?」

「你看你開給我的藥,有這麼多副作用,是不是要害我?」病人指著藥袋上列出的副作用,包括可能失眠、便秘、肝功能受損...之類。

「這就只是一般的止痛藥『普拿疼』,副作用算是最輕的。」

「我不要吃!」

「那就不要吃,基本上這個藥『完全沒有治療效果』,只有『止痛』而已。」我刻意把關鍵字給放慢與強調。

「那我在家傷口很痛怎麼辦?」

「那就吃。」

病人轉身就離開,嘴巴還在碎唸我開有副作用的藥給他吃,護理師不理解病人的抱怨,沒有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

「根本的問題,是對『我不讓他住院』不滿意而已.....」

無獨有偶,我在急診遇到另一個掌骨有些微裂縫的病人,據他自己描述,家中沒人能照顧他,所以要求住院,只是他去過前一家醫院遭到拒絕,所以來我們這裡碰碰運氣。

按照經驗,這根本不需要住院。

我跟病人講了一會兒,他無法接受我的說法,不得已,我只好請骨科醫師來跟他說。骨科的同事也花了很大一番唇舌,告訴他目前不須要手術,更不須要住院。

他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我幫他開了骨科門診的預約單。

「為什麼要回來門診?你不是說這不用處理?」

「不用開刀或住院,不代表就不用管他,還是要來看看骨折後續變化。」

「既然有可能有變化,那不用住院觀察嗎?」

「不用。」

「我到底是骨裂,還是骨折?」

「不管是裂開或斷掉,醫學名詞都叫『骨折』。」

「『骨折』!!那不用住院嗎?」

「不用。」

病人鬧到連他家人都看不下去,連聲跟我說抱歉之後,就把他推出急診了~

「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抱怨?」

「根本的原因,是沒有達到目的。」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不好意思

有時候會遇到病人跟我看法不同,例如我建議要做某種治療,而病人不願意。

行醫多年我早就習慣了,就是基於職責告知建議的理由,以及不接受建議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講完之後我的義務便盡了,病人要不要接受就自己決定。

其實這真的沒什麼,有些病人很可愛,會「不好意思拒絕醫生」~

想多了,我根本無所謂。

常見的狀況是病人找個理由來推遲住院,例如家中長輩需要照顧、最近在搬家、小狗生產....我總是會很「貼心」地跟他們說:「沒關係,你想好再來掛號,有空的時候我們再安排住院。」

我還是會約個比較久之後的門診,不過大部份的病人就不會再回來。

有一個太太有膽結石,反反覆覆疼痛一兩年,最初見到他的時候是在急診,那次我建議他住院接受手術,他跟我說還沒做好心理準備要想一下,於是我請他一週後來門診再討論。

門診時他跟我說現在比較不痛了,想過一陣子再開刀。

「好的,那你決定好再來。如果突然又大發作,就請掛急診。」雖然我預期他不會回診了,還是給了張三個月後的預約單。

三個月後他來了,「我對開刀還是有疑慮,真的一定要開嗎?要不要再檢查一下?」

「我的建議是開刀,否則這個病不會好,不過如果你還沒下定決心治療,檢查做再多也一樣,其實也不用再回來門診。」

「那這樣會不會對你不好意思?」

「不會,一點都不會,身體是自己的。」

「好啦!還是開好了,已經看你好幾次了~~」病人的反應令我有點啼笑皆非。

「你確定?這種事不能勉強的喔。」

「可以啦!就開啦!不然不知道怎麼面對你。」

於是我在很詭異的氣氛下,把住院單給病人。

住院日是某個週一,手術預計排在隔天。週一下午病人入院,我去跟他打個招呼,並且把手術同意書給他。

當天晚上值班醫師打電話給我:「您的xxx病人說不想開刀,現在吵著要出院。他要我不可以跟你說,怕對你不好意思,可是我還是必須跟您報告。」

「讓他出院吧!也不用預約回診了。」

隔了一週,他又來了:「醫生~歹勢啦!」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慢車

有一天Peter Fu跟史迪普開車去醫院,前面的車開得非常慢,跟在慢車後面我們兩個都很沒耐心。

結果前車轉進醫院的地下停車場,即使進入了停車場車道,他還是開得非常慢。

P:「結果他也是醫院的人耶~」

史:「真的開得太慢了。」

到了B2,大部份的車都會轉進去找位子停,我們也打算這麼做,結果前面的慢車居然直接往B3開。(通常除非B2停滿,不然很少會有車直接開往B3,那天時間很早,所以B2很空,我們很意外前車的路線。)

P:「他一定是因為我們緊跟在後面,感受到壓力,所以趕快開往B3。」

史:「我覺得不是,他應該是害怕被我們知道是誰開得那麼慢~~」

常識低下

來掛急診的病人,因為病痛或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感到焦急或有些不耐煩,我覺得是很正常可以被理解或諒解的事,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情緒上的激動與歇斯底理,我也見怪不怪...

但即使這麼多年,我仍是很不理解,許多明明是常識的事,為什麼只要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變得什麼都不懂,而且程度之低,降到了一般水準之下~~

騎機車摔倒的年輕人,腳踝腫了一大包,X光照起來有骨折,骨科醫師正趕來會診的路上。

年輕人:「為什麼我的腳那麼腫?」

醫:「因為有骨折。」

大約過了十分鐘,年輕人:「為什麼腳還是那麼腫?」

醫:「因為有骨折,而且才幾分鐘,你為什麼會覺得有可能消腫?」(我已經不知道要回什麼了)

一對車禍的夫妻被送進急診,除了幫病人換藥之外,也照了X光與超音波,檢查起來都沒事,所以告訴他們可以出院了。

「來急診兩個小時,什麼都沒做!這樣就要叫我出院?」

從床上摔下來撞到頭的老太太,兒子們憂心忡忡地陪著進急診。

醫:「不用太擔心!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沒有腦出血,基本上持續觀察就可以。」

兒子們都鬆了一口氣,走回病床邊陪老媽。

大約過了半小時,一個兒子走過來找我:「沒有任何積極的治療嗎?」

#OK好
#地獄遊記

一拳擊退

門診來了一位幾天前車禍掛急診的老伯,一進門就開始抱怨:「我的腳很腫,急診都沒有好好處理!」

Peter Fu看他行走自如,活動正常,因此很放心地跟他說:「基本上以你的關節活動狀況,不太需要擔心骨折或脫臼,至於腫嘛~外傷都會腫跟痛,需要幾天才會慢慢好。」

老伯還是很生氣:「我知道沒有骨折,可是這個擦傷沒有好好處理,我如果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怎麼辦?」

看了一下腳踝的擦傷,淺淺的沒有感染跡象,Peter Fu邊換藥邊跟他說:「目前看起來還好,保持乾淨乾燥,就不太會感染。」

老伯:「我有糖尿病耶!這個不用好好處理嗎?」

P:「你既然有糖尿病,那根本的問題是血糖要控制好,血糖控制不好,傷口癒合就差。你的血糖大概都多少?」

老伯:「我上個月測糖化血色素是9.5。」(正常值是4-5.5,9.5代表過去三個月的血糖差不多250~~)

P:「9.5!那很糟糕耶~~你與其擔心感染,還不如先把血糖控制好。」

老伯:「可是,急診.......」

P:「急診什麼?急診有擦藥,有開藥糕、有開抗生素,你自己血糖控制成這樣,還有什麼好講的?」

老伯:「我知道我血糖不好,但是急診的處理.....」

P:「那你還要急診怎麼樣?你自己的健康自己都不管,急診能幫你做多少?」

老伯默默地離開診間。

#擊退
#擺明找麻煩
#地獄遊記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詐保

很久沒在診間動怒了,昨天超生氣,請病人與家屬離開後,久久不能自己。

兩歲的小弟弟,幾天前在夏令營滑倒,臉上有個兩公分的傷口,急診同事幫他做了縫合手術後,今天來我的門診拆線。

帶他來的是媽媽,無論是穿著、談吐、舉手投足,都非常有禮貌而且整齊,看的出來教育程度很好,從談話中可以感受出他的氣質與可能的高社經地位。

看起來傷口恢復地還不錯,我一邊檢查癒合狀況,一邊準備拆線,這時候我固定的說詞都是:「需要診斷書嗎?」

「要,請幫我開三份。」

「沒問題。」

拆線順利完成,當我回過頭要來打診斷書時,媽媽很有禮貌地問我:「醫生,有個不情之請想麻煩您...」

「請說。」

「請幫我寫『傷口長度大於七公分』,因為保險給付的金額不一樣。」

我停下手邊工作,抬頭看他一眼,對他可以這麼面不改色地提出這個要求,感到不可思議。「你在開玩笑嗎?」(我差點沒說出Are you kidding me?)

「可以嗎?」

「你說呢?原來的傷口只有兩公分,你要我寫大於七公分?你覺得可以嗎?」
「如果今天六公分差一點,還勉強可以商量,兩公分寫成七公分,你會不會太過份了?」
「小朋友臉這麼小,診斷書寫傷口大於七公分,那是刀疤人嗎?」
「你不要為難我,就這樣了!你們在外面稍等,我打好就會拿出去給你!」

我必須承認,自己非常激動,所以連珠砲把他們請出診間,然後診間裡我仍然餘怒未消。

坦白講工作這麼多年,我見過太多不合理的要求,但是大部份都至少讓人理解...

例如很常遇到病人因為保險給付住院天數一日多少錢,而要求從住三天變成住五天。雖然完全不合理,但是我認為想多領點保險金是人性,還可以理解;但若是明明只有住三天,卻要醫師在診斷書上寫住五天,這就是莫名其妙的要求!

想詐保自己去,拉醫生當共犯幹什麼?

我已經很久沒對不合理的要求生氣,反而已經練就笑笑地拒絕,或是打哈哈帶過。

但是這個事件,真正讓我生氣的是媽媽的談吐與社經地位,完全不像(不應該)是要詐保的人,或是用這麼拙劣的手法來要求詐保的人!我以前在南部鄉下服務過一段時間,偶爾會遇到一些阿公阿媽,會要醫生在診斷書上「寫嚴重一點~」來申請補助,我都寧可相信他們是不懂事,不知道不能這樣做,可是都會區的高級人士,居然做出更糟糕的要求,然後完全不覺得自己的要求很過份。

很久沒有這麼生氣了,我要繼續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