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20220927院內簽書會
尊重之外
尊重之外。
行醫工作中,我們一直被教育著最高準則:「尊重病患意願。」然而當病患意願與現行醫療完全違背的時候,我還是常會感到為難。照理說我應該秉持的最高原則「尊重病患」,他想怎樣就怎樣,他想死我也攔不住....
可是真的如此嗎?
就好像你看到要跳樓的人,要尊重他想死的意願讓他跳?還是不顧他的意志先救人再說?
一個開放性骨折的中年人,傷口不斷在流血,急診做了初步止血處置,也立即安排了止血手術。然而在等待手術的過程中,病人因先前的大量失血而休克,意識也開始混亂,於是基於保護病患,我決定先插管保護呼吸,再加速推進手術室。
病人聽到「插管」兩個字,好像觸電一樣瞬間清醒:「我不要插管!我不要急救!」
所有的人這時動作只好停下來,因為病人拒絕這個很基本、很重要,而且是救他的命的舉動。我可以理解許多人對「插管」或「急救」的抗拒,不過應該僅限於真正臨終的無效醫療,此時此刻還在治療中,而這些處置都是治療的一部份。
我把病人的兒子女兒找來:「你爸快死了,現在插管是救他的命,接著我們就要去開刀,照理說是可以救得回來,我建議你們跟他溝通一下。」
子女的回答很妙:「我爸說不要插管,那就不要插管。」
「就算現在不插管,等一下開刀也要插管。如果你們只是抓著『插管』兩個字抗拒,那現在就可以帶他回家了,我也什麼都不用再做!」
「病人搞不清楚是一回事,你們年輕人不要跟著瞎胡鬧,後果請自己想清楚!我可以尊重你們,不過結果就是命都沒了。」
#還有得救為什麼要抗拒
#全身麻醉手術都要插管
#堅持不插管連盲腸炎都沒得開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學霸?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練習而來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垃圾時間
我想各行各業的業務行銷人員,一定都有被客戶拒絕過,保險經理人、房屋仲介、銀行貸款...等等。
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假日去看一下新車展示或某個預售屋,其實沒有打算買的意思,但幾天後銷售人員會打來詢問:「請問您考慮得怎麼樣?」
會打電話來問,一定是希望能做成這筆生意,這牽涉到業績與收入。每個人拒絕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不用,謝謝。」「我還在考慮。」「我跟家人討論一下。」......有時候會遇到不死心積極的銷售人員,會一再詢問,直到被正面拒絕為止。
我有朋友是頂尖銷售員,他說自己從不浪費時間與口舌在不會成為自己客戶的人,與其死纏爛打某個不會成交的客戶,不如把時間花在開發新客戶上。
我也常會建議病人做某些治療,病人也不見得都會接受,但不一樣的是我不是做業績的人,建議純粹是基於專業與職責,身體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
行醫多年,我不敢說看人很準,但是對於感受出病人的拒絕,倒是非常精準,只可惜我沒辦法像朋友一樣,在感受出拒絕之後,就不再浪費口舌,醫師有很多話要講是責任....
但就是垃圾時間~
幾個月有個膽囊發炎住院的病人,照理說三到六個月之後,應該來接受手術將膽囊切除,否則往後還會再發作。
今天他照三個月前出院時預約的時間回診。
P:「如何?準備好了沒?要來開刀了。」
病:「可是我最近都不痛。」
故事先寫到這裡。
我的雷達與直覺,已經知道病人不想開刀,他的說法就是一種拒絕的暗示。如果是需要這個手術的業績,照理說應該繼續說服繼續勸說,直到病人直接說出「我不想開刀」為止。
但是我不需要,我還真的想到此為止。
可惜不行。
「目前你的疾病沒有治療好,膽結石可能.......以後..........所以我建議........」接下來的這幾分鐘就只是完成我身為醫師職責的垃圾時間。
「嗯...我考慮一下,下個月再跟你排時間好了。」
「沒關係,我不會再約門診,我相信你不想開刀,有緣再說吧!」該說的話說完,我的義務也盡了,後面就可以快點結束。
有時候我常會猜想病人怎麼看我,一直叫他開刀是因為想賺錢還是缺業績?很想拒絕醫生卻不知道怎麼開口?最後幾分鐘的垃圾時間,雙方都很煎熬........
體重測試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生命的指導
病人用生命在教我們東西。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常跟我們說這句話:「病人是醫生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身體當教材。」
坦白說,年輕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總覺得有點似是而非,甚至有些做作。病人就是病人,有病才來找醫生,並不是特別來教醫生的,醫生幫他治病,也是基於職責,何來的教與受之有?
隨著年紀與經驗增長,卻慢慢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思。當然病人來就醫的原意,不是為了教我什麼,可是確實我們能從病人身上看到、感受到什麼。
今天聽了一場有趣的演講,同事收集了多年來病人的照片,從手術前到手術後,一年、兩年...很多年,一張照片看不出什麼,可是連續的影像,就能看出一個疾病的進程,或是一個治療的長期成效。
「隨著這些照片,我們等於是看著病人長大。」當同事秀出一組病人從嬰兒時代開始,一直追蹤到成人的照片,橫跨幾十年兩代醫師師徒,「其實病人也是看著我們長大~」同事從當主治醫師後接手前輩治療的成果,繼續追蹤著病患,如今也已經是資深的教授了。
聽到這句話時,我格外有感。病人用他的一生,來告訴我們某個病的長期變化,這不是課本上一句話或一張圖表可以呈現的。
需要用時間來累積,對病人與對醫師都是。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在急診遇到一個膽道阻塞的病人,病人的姓氏非常特別,所以我有點印象,是我當總醫師時院長的病人,我曾經照顧過他一段時間。
當我走去看他時,彼此都沒有自我介紹,我確定他是那位我曾經照顧過的患者,對方也一眼認出我來:「你出師了!既然院長退休,那我當然是給徒弟看了~你也很清楚我的病情。」
於是他就成了我的病人,我從他身上看到這些年來的變化,當年幫病人手術後的恢復情形。
我有一門固定幫醫學生上的影像判讀課,因此我常在工作中,收集特殊影像的病歷號碼做為教學素材,可能是很典型的影像表現,也可能是很特殊罕見的疾病。其中有一堂課是判讀腫瘤的位置與期數,因此我的清單裡有著各種不同嚴重度的腫瘤病患病歷號碼。
當我要給學生看某些嚴重腫瘤的影像表現時,會將病人的影像調出,在密密麻麻的檢查清單中(癌症病人總是做一大堆檢查)找出某一個日期的片子,那天的影像可能很典型。
雖然他們未必是我的病人,很多人的臉我根本不認識,可是在每一次教學中,對他們的名字看到都有印象了,就好像老朋友一般...
有些病人我收集病歷號碼的時候是三年前,時至今日我看到他還有在做規律的檢查,我就知道他還活著,有時候甚至會忍不住看他最新的檢查結果,是否復發?是否擴散?就像關心朋友一樣。
有些病人在我收集到某個嚴重期數的影像檢查後,沒幾個月就沒再更新檢查清單,我大概就知道意思,居然也會忍不住難過一下....
病人真的用生命在教我們東西,無論是醫學知識還是其他。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書訊
這篇不是宣傳,但還是想來談一下 #沉默的希望 這本書。
新書出版一星期了,感謝各位讀者,目前銷售成績達標,也都還在排行榜上,甚至一度衝到博客來即時榜總榜冠軍。
我想大部份的朋友都買了,也讀了吧!(或者說,願意支持的朋友,應該第一週也都陸續購書了。)
我必須很自豪的說,這是我所有作品中,寫作技巧最好的一本書,其難度遠超過前幾本醫學散文,自然精彩度也遠超過前四本。
你可以把它當作像復仇者聯盟一般的英雄爽片來看,只是裡頭沒有超能力超級裝備,也沒有打打殺殺。(一點點篇幅,但也不是主角們。)
你可以把它當作醫療寫實劇來看,裡頭的世界雖然是虛構的,但醫學觀念、處置、甚至殺人手法與刑求手段,都是基於醫學專業所寫。
你可以把它當做科幻小說來看,會真實到希望能活在有這群英雄守護的世界。
你可以把它當做懸疑劇來看,最後的結局雖然不會是令人反轉的意外,不過當中的劇情轉折會令你驚訝的。
身為一個作家,除了讓讀者在書中的到娛樂之外,也有義務傳達一些概念,而不是看到最後一頁時,卻會問自己:「我到底讀了什麼?」
每一次的作品出版前,編輯會議上常會有熱烈(甚至激烈)的討論,可能是某篇文章的去留、某個段落的修正,甚至只是某個字或標點符號....這次 #沉默的希望 也一樣,作者與編輯群曾就本書要傳達的意念有過不同看法,最後作者把他想傳達的想法寫在序言中,也說服了編輯群。
希望也能說服你...
以下的文字部份節錄自作者序「英雄的面貌」中:
小說裡的俠客或是電影裡的超能力者,往往用「殺人」的方式來拯救世界,我想呈現另一種英雄的面貌,用「救人」來拯救世界。不是非得飛簷走壁、以一擋百才能當英雄;或許醫師給人的印像都是文弱書生,但在屬於他們的舞台上,一樣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魄。
每個人可能都幻想當英雄,我們可能也都幻想過活在有英雄的世界,可是英雄的面貌有很多種,即使沒有超能力與高科技,凡人也可以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