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人生首播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專程來一趟
文明國家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心電感應
天氣越來越冷,史迪普把居家服改成冬季造型,她有一條寬寬的褲子,會把腳整個蓋住。
那天史迪普從沙發上起身,Peter Fu忍不住問她:「我問你一個問題喔.....」
「不會!」史迪普想都沒想就回答。
P:「你又不知道我要問什麼,為什麼就回答『不會』?」
史:「你應該是要問我:『穿這個褲子會不會踩到褲管吧!不會。』」
P:「你怎麼可能會知道?太可怕了!我要把帽子戴上!」
史:「戴什麼帽子?」
P:「我要戴萬磁王的頭盔,才不會被你識破腦中在想什麼,我以後要叫你史教授!」
淋雨中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成長
很多人喜歡欣賞大師開刀,無論是網路上的影片或某些學術研討會的示範。看厲害的前輩開刀,就好像欣賞一件藝術品,或是藝術家完成作品的過程,看他們行雲流水的動作,除了自嘆不如之外,也可以臨摹大師手法,讓自己再更進步一些。
不過我很喜歡看年輕住院醫師開刀,當然他們的手法一定不純熟,可是有另一種特別的感受。從他們的開刀過程中,彷彿可以看到年輕時的自己。動作緩慢笨拙,就跟我當年剛入行時一樣;許多進行中會犯的錯,當年我也犯過(說不定還不只一次~);因為沒有自信而害怕得發抖,以前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我喜歡在旁邊看,適時地提點該注意的步驟,以及某個可能會出現危險的禁區。
更喜歡在陪年輕醫師開刀的過程中,看到他們的成長,也從旁感受到他們對自身進步的喜悅。學會開刀的感受是很直接的,我當年有親身的感受,從每個步驟都害怕地瞻前顧後,到充滿自信地完成一檯手術。
有沒有把握與自信,我從旁邊一眼就看得出來。(這跟開得快不快熟不熟練,有點不太一樣,開刀的自信心是一種無法用言語文字描述的氣質)
開刀的每個時期,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與挫折,也可能會搞砸不同的事,克服了第一關,接著要過第二關...陪年輕人從一開始的生疏不知道該怎麼做,到訓練中期出現的瓶頸,再到技巧突破之後的威風八面,我陪他們成長一次,也回顧了自己成長的過程,好像自己又成長了一次。
陪著年輕人開刀,感受自己的成長,就如影片回放一般。
永不放棄
可能有讀者看過這張投影片,「永不放棄」是我的演講生涯中的常青講題,也是前天的重要演講的開場。然而講題或許一樣,裡頭的故事卻經常更新。
這張照片是多年前的某個值班夜,一群醫療人員為了救一條命,而徹夜工作著。
病人的生命力很堅軔,即便到院時狀況很糟,但仍是頑強地活著;醫護人員更是拚命,並沒有因為傷勢的嚴重與悲觀而放棄。最後病人活了,醫護人員笑了。
我很喜歡用這個故事開場,來談談這個支持我一直往前走的信念:永不放棄,不要輕易放棄病人,更不能放棄自己!
行醫生涯中見過太多生命的強軔,許多看似機會渺茫的病況,病人居然能挺得過來。病人自己都沒有放棄自己,醫療人員豈能輕易放棄?
有好幾次,大家都覺得沒機會了,團隊中總有人會想要「再多做一點」、「再拚一下」,就這麼一點、一下,戰局就被扭轉,「放棄」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兩次自我放棄,覺得沒什麼好拚的了。一次是高中二年級,班上一共三十幾個同學,我的名次永遠是三十名後,那時候對前途一點期待也沒有,能考上大學就滿足了,根本不敢想是什麼學校什麼系;另一次是大學時,在各種活動與外務中迷失自我,連畢業恐怕都有困難,更別說選什麼大醫院或熱門科系,將來的發展也是想都不敢想...
不過人生隨時都有可能改變,想要奮起隨時都不嫌晚。對年輕人的演講場合,我常有的一個橋段,是把學生時代很爛的成績單秀出來,下一張是教授的證書,通常講到這邊會有驚呼或掌聲。
演講的橋段是一回事,我更想談的是改變與堅持,不應該輕言放棄、沒什麼好放棄的,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病人不會放棄自己,醫療人員不該放棄病人,自己更不需要放棄自己。
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