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幾歲的老先生,半夜被送來醫院,因為肚子超級痛又高燒不退,檢查後發現是胃穿孔,需要緊急手術。
我向家屬說明了手術的必要性與計畫,不可避免地也必須言明手術的風險,基本上非死即傷。
「我想算了,我爸年紀很大了,就不要讓他再繼續痛苦,順其自然吧!」病患的女兒在聽完我的說明後做出不開刀的決定,甚至連放棄急救的同意書也簽好,既然根本的疾病不治療,那後面的急救程序意義不大。
再次告知不手術會敗血症死亡的可能後,家屬的意向確定不開刀,於是把相關的文件完成後就離開急診。
隔天下午,我又接到急診的電話:「昨天晚上你建議手術的婆婆,他女兒現在說要開刀了。」
「還是開吧!他的肚子這麼痛也不是辦法。」當我再度走回急診,他女兒這麼告訴我。
手術算是成功吧!至少命救活了。在加護病房待了一陣子,也終於轉出普通病房。只是原本就虛弱的老人,現在只能臥床,需要人幫忙翻身拍背抽痰。
當我告知家屬治療告一段落,要有後續長照的準備與配套時,卻遭到拒絕:「我想等他再好一點再出院。」「他開刀前還可以去菜市場,現在怎麼整個人都癱瘓了?」
「這是他最好的狀態了,不要有過高的期待,這些在開刀前我都告訴過你,你也考慮過才同意的。」家屬聽我這麼說,沒辦法反駁什麼,只是仍舊抱怨著開刀後讓病人很虛弱。
「你還記得你簽過這張嗎?幫你回憶一下。他本來是一個已經放棄治療,隨時可能死亡的人,現在還可以躺在這裡跟你講話.....」我把放棄急救的同意書翻出來,上頭簽的是病患女兒的名字。
有時候醫療太進步,治療太積極,會讓家屬們忘記病人最原始的樣子與可能的去向。或許說來無情,但我有義務打破這些錯誤過高的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