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辯證邏輯

醫療其實是一種選擇,醫師是選擇的提供者。

坦白說,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醫師當然還是專業,可是早就不像老一輩那樣,醫師的話就是聖旨,醫師可以替病人決定所有事。

我該做的是基於職責與專業,告訴病人我的「建議」,至於接不接受,則是病人的選擇。我說的也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也不是不能被挑戰,所以醫療行為到最後,其實就是一個相信與不相信的「選擇」而已。

「命是你的」「身體是你的」「家人是你的」這三句話我常跟病人說,可能有一點尖銳,但這就是事實,我提供基於專業的建議,病人有百分之百的選擇權,當然也必須承擔選擇正確或不正確的後果。

一週內遇到兩個病人,都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一個老先生來醫院,主訴是吃不下東西一直吐,家屬覺得是腸胃炎希望開點藥吃。不過病人的肚子爆痛,抽血數值也很糟,我認為需要做電腦斷層,有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更糟的狀況。

家屬對電腦斷層有疑慮。

「我爸今年初癌症篩檢做過了,當時醫生懷疑肝臟裡有問題,所以排定六月要再做,所以我覺得是不是不要做得那麼頻繁?」

「照理說應該是這樣,可是現在是新發生的問題,這個檢查是我建議的必要處置。」

「我覺得不太需要。」

「看你,我尊重你的想法,不過也必須提醒你,可能會因為沒有明確診斷而延遲了治療。」

「那有沒有可能做完沒事,結果是白做的?」

「或許吧!你敢賭嗎?」「這是我的建議,你有決定的時候再讓我知道,我尊重。」

後來家屬帶著病人離院,不肯做檢查。據同事說隔天早上又被帶回急診,狀況就變得很糟,腸子已經破了。

腹部遭到撞擊的年輕人,無論是超音波或電腦斷層,都顯示腹腔內積血,血量雖然不多,可是無法解釋。外傷醫療有一個名詞「isolated hemoperitoneum」,意指這種無法解釋的腹內出血,照標準應該要手術,目的是把「不確定哪邊在流血」的問題給確定。只是以往都是開腹大傷口大手術,現在對於相對穩定的病人,可以用微創手術讓傷口小一點。

我花了一些時間跟病人說明我的建議。

「真的要開刀嗎?我覺得還好。」

「我的建議是要看一下,因為有些問題電腦斷層不一定看得出來。」

「那有沒有可能開進去沒事?」

「可能,不過你要賭嗎?賭贏沒有獎品,賭輸是一條命。」

「我考慮一下。」

「好,你可以自己決定。」

病人的態勢看起來是不想開刀,我當然尊重他的決定,所以做完必要的病情說明與文件記錄之後就結束了。

沒多久我又接到電話:「病人說他同意開刀。」

「如何?想好了嗎?」我又走回急診。

「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開?有沒有可能裡面沒怎樣。」

「有可能,但是基於目前的檢查,我『建議』手術,你可以決定要不要接受『建議』。」我刻意加重「建議」兩字。

後來我用腹腔鏡幫他手術,腹內的出血不多,不需要搞到開腹,傷口小小的就解決了。

據護理師說,他在病房抱怨自己不該開刀的....

「我其實不太理解,沒事不是很好嗎?你很希望自己有事嗎?」我懶的再跟病人多扯,幫他換藥的時候問了一句。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認命的工作

那天去了外縣市一趟,外傷醫學會的教育訓練,我去擔任某堂課的講師。

一如預期,聽眾不多,很多聽眾也在滑手機或打瞌睡。

出發前我就知道會這樣,我完全沒有意外或不開心,畢竟這類教育訓練的課程,大部份的醫護人員都是被迫來簽到刷卡;在正常上班日舉行,來參加的不是同時還有臨床工作,所以刷個卡就跑掉,就是剛下班累的要死還得來聽課。

我反而很同情學員們。

不過沒關係,不管聽眾多不多,有沒有在聽,我還是好好的把骨盆外傷講一遍,可能是投影片吸引人,也可能是我偶爾參雜一些笑話,台下沒有睡成一片,還是有幾位聽眾願意抬頭起來聽。

我常覺得,在工作上我是個滿認命的人,我認定需要做的事,再無聊再麻煩我都會強迫自己去做。科部的事如此,我不太喜歡談工作的「投資報酬率」或「CP值」,該我做的我就去做,我認為該我做的我就去做。

學會的事情也一樣,身為外傷醫學會秘書長,雖然是無給職,不過學會的事就是我的事,當找不到講師大家都沒空的時候,我就會去,多遠都去,沒人聽我也去。

就當做一種練習,能在一個無聊的場子中,在聽眾不是為了Peter Fu的演講而來的教育課程中,讓幾個聽眾聽到我的內容,這也是一種成就。

這就是我的工作,我認為需要做的工作。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一點都沒變

昨天參加一個宴會,遇到許久未見的住院醫師,我們聊了好多事很開心,他最後跟我說:「你雖然比我剛認識你強大好多,但是一點都沒變!」
想想我們的初識是四五年前(其實距現在也沒多久),但是醫院很大,如果不在同個單位,一個月也見不到一面很正常,我們就像很典型的「老朋友」,即使再久沒見面,當見面之時還是可以很快地東聊西聊。
「你一點都沒變。」
是啊~我一點都沒變,就是那個可以跟我講五四三垃圾話各種無聊八卦的Peter Fu,無關乎我的職級或彼此的關係。
很多朋友在不同的階段認識Peter Fu,有些是學生時代的死黨,見過我很不堪的過往;有些是當住院醫師時的同事,一起被罵一起受訓一起成長;有些是我當主治醫師後才認識,可能看到的是經過磨練的樣子;也有些是更後期,有些成績之後的狀態…
不過,我就是我。
那個可以跟我把酒言歡、勾肩搭背、暢所欲言的Peter Fu,可以跟我百無禁忌、天南地北閒哈啦的Peter Fu,這才是真實的Peter Fu,無論他現在的職稱、職級,或所謂的地位(其實根本沒有地位)…

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悄悄話

我們在某家餐廳門口等候帶位,Peter Fu無聊去逛了一下隔壁的麵包店,剛出爐的可頌看起來很不錯。

「剛出爐喔!要不要試試看?」店員看到Peter Fu在櫥窗前駐足,主動向我介紹。

Peter Fu還在考慮要不要買,跟要買哪一個口味的時候,彼得水跑過來找我,然後在我耳邊小小聲講話:「把拔!把拔!」

Peter Fu只好用手勢跟店員表示不好意思,我必須先聽孩子講什麼。

「馬麻叫我趕快來跟你說,這家麵包店很雷~」

做什麼像什麼

做什麼,就像什麼。


















每個月的月中,我很喜歡走過醫院地下街,看看公布欄上的海報,會公告近期內的外科教育訓練活動。

前年開始接任科部的訓練計畫,我開始思考年輕醫師需要學什麼,又或者說我們可以教他們什麼。除了傳統上在反覆處理大量病患、大量值班與手把手一對一的訓練之外,新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有更多的學習方式。

於是我把各種住院醫師階段該具備的知識與技術,例如生物統計、影像判讀、手術技巧、重症加護...在不同的月份,請不同的專家來開課,到目前已經持續兩年多,也慢慢上了軌道,某種程度,也算是一種成就達成。

每個月初會開始公告隔月活動時間與開放報名,接著是安排場地與相關人員,這些事從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常辦活動就習慣了,所以做起來不會花太多時間。

一開始的海報都是公告性質的政令宣導,有一天我突然覺得,應該可以有趣一點。於是開始尋找素材,設計主題,讓招生這件事本身也可以很有趣。

我覺得在職場中,「想要把事情做好」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相信我,雖然這好像是常識,但是多的是敷衍交差了事的人~)

該我做的工作,醫療好好做,研究好好做,教學好好教;長官交待的工作,接不下來只得拒絕,接下來了也可以好好做,而且可以做得很細膩很有趣。

當醫師,就像個醫師;當老師,就像個老師:做什麼,就像什麼。

#當歌手或藝人也就像了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薪火

受人點水之恩,必當泉湧以報。

二十年前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幾位對我特別好的恩師,願意帶著我開刀,一針一線教我技術,當遇到某些特別或罕見的刀種,甚至會主動叫我來手術室學;又或者提前跟我預告某天要開什麼大刀,要我先去預習一下。

這些恩情都點滴在心頭。

我的手術大多來自急診的突發狀況,很難有預習的機會,不過當有常規手術的時候,我也會習慣跟住院醫師先講一聲,準備一下再上場,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這個作法,除了是習慣之外,也是向當年的恩師致敬。

他們這麼對我,我就應該這樣對待年輕醫師。



報恩的方式很多,我選擇用薪火傳承的方式。



巧遇

我的通訊軟體裡有幾個大群組,通常是做為意見交流或政令宣導之用,成員非常多,坦白說我不是每個人都認識。

有一次群組內即將舉辦某個活動,突然某個成員發言:「抱歉,我必須請假,我目前車禍,人在長庚急診。」

我正在急診現場上班,看到這則訊息,再對了一下成員的姓名與病患名單,就是剛被救護車送來的一位傷患。

於是我在後頭接著留言:「我正在現場協助處理。」

然後群組中本來不認識的兩人,就在急診相認了~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師生關係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其實就是一種感謝,至少我是這麼覺得。

治療後病患順利出院,或是回診時一切正常,病人常會說謝謝,有些熱情的病人與家屬,甚至會送些禮品。

對於病患的感謝,我常常會「感謝」他們對我的「感謝」。

說句謝謝或許是基於禮貌與客套,這樣也就夠了。治療病人是我的工作,我的原始目的也不是為了對病人有恩,因此獲得治療是病人的權利,也不用把醫師當做恩人。

尊重彼此的關係,配合醫療與醫囑,扮演好病人的角色,某種程度就是最好的感謝。

我所服務的機構是教學醫院,因此總是有年輕醫師或醫學生跟著我們學習,在教學醫院裡,「指導年輕人」是義務,「接受指導」是權利。

我常教住院醫師開刀,一針一線示範給他們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帶著他們做,告訴他們當中的技巧與訣竅。

住院醫師也常跟我說謝謝,甚至會很感動,有時候我都會叫他們不要這樣。

尊師重道當然是必要的,但也不用反應太大,這本來就是我的工作我的任務。

尊重彼此的關係,扮演好學習者的的角色,我好好教,年輕醫師好好學,不愧對彼此付出的時間與教學關係中的施與受,某種程度就是最好的感謝。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重返

一樣的醫院,一樣的會議廳,一樣的襯衫,一樣的人。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有兩年在萬芳醫院,這不是秘密,也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認識我很久的朋友或讀者都知道。

當年離開的時候,有些不愉快的回憶,在那邊工作的兩年,對我的人生最大的收獲,是處理許多莫名其妙的事務,無論是行政或醫療。君子絕交不出惡言,我很少批評前東家或前主管,但在我所有的文章中,確實很少提到那段時間的事。(就算有,也是用「某家社區醫院」帶過。)

不過工作雖然苦,那段時間交到的朋友,卻都是一輩子的交情,也是回顧2010到2012,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收穫。

今天去萬芳醫院演講,離開十多年後再次踏進五樓的會議廳。當年在那邊報告、開會、吵架、罵人,也偶爾被罵~

這些年沒想過再走進這家醫院,又或者說人家也未必想邀請我。

2023年4月11日,值得紀念的日子,回來看看老朋友、以前工作的地方,也看看當年的自己,和那段很少提起的過往和解。

當年的學弟,現在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主任,當年的住院醫師們,現在一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資深主治醫師。

照說受邀演講,應該穿正式的西裝領帶皮鞋,但我找出一件舊襯衫,十多年前常穿的襯衫,還曾用同樣的裝扮在萬芳醫院拍照接受表揚~

謝謝萬芳醫院的邀請,謝謝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穿過時空隧道,讓我重新看到當年的自己。

#十多年前的襯衫我完全穿得下
#投影機燈光把我打光弄得像貓一樣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專業信任

門診來了個婦人,他是我的同事的老病人,但是他連假停診,所以開始上班後就到我的門診來看。

整體的治療計畫已經規劃好,目前也沒有緊急狀況,所以我一時間反而不知道可以幫他什麼忙。

「我想傅教授幫我看看手術的傷口,這樣有沒有問題?」病人拉起衣服,讓我看他的肚皮,他的傷口用很奇怪的方式蓋著紗布。

把紗布拆開,看起來傷口很乾淨,沒有流血沒有感染。

「滿正常的,繼續換藥就可以,我幫你預約下週你原本的主治醫師門診。」我請護理師幫他重新換藥用紗布蓋起來,打算結束這個看診。

「我想用剛才的方法換藥。」病人很堅持要用特殊的多層紗布交叉法換藥。

P:「為什麼?這是誰教你的?」

病:「連假期間醫院沒開門,我去一家診所,那邊的醫生這樣換藥,我覺得傷口比較乾淨。」

P:「喔....好啊。」我雖然覺得一點差別都沒有,不過如果病人堅持,我也不會反對。

病:「這樣換藥方式正確嗎?傅教授您的專業覺得呢?」

P:「也沒什麼正不正確,我是覺得都一樣。」這是肺腑之言,真的沒差。

病:「可是自從診所幫我重新包紮之後,傷口就乾淨很多。」

P:「好啊~那就這樣換吧!」「護理師,麻煩你照病人的要求方式換藥。」

病:「欸!欸!不是『好啊』,我是想聽教授的專業建議。」

P:「我的專業建議是都一樣,這樣沒有比較好,不過如果你想這樣做,我不會反對。」

病:「那你還是照我先前的方式換藥好了,我覺得這樣比較乾淨。」

很多人其實早就有定見,他需要的不是專業建議,而是需要專業幫他的定見背書。以前會很氣這種事,覺得病人根本不信任我的專業,現在不氣了。

不信任就算了。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五月六日大活動

關於活動。

學生的時候玩社團,除了參加活動,也要辦活動。那時候很熱血,下了課到處找人找錢(辦活動就是人跟錢),湊齊之後開始找學員、排課程、排練節目。

一整個活動下來,認識許多朋友、累積許多回憶,收獲滿滿。

許多聯繫、溝通與行政能力,就是在這些活動中一點一點累積,這些東西課本上沒有,教室裡也學不到。

疫情解封,各種研討會訓練課程陸續開跑,我又開始了「辦活動」的日子,從科部的訓練課程到外傷研討會,日子過得忙碌但是充實。

五月六日,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將舉辦「外傷急症新科技、大數據暨人工智慧國際論壇」,講者包括國內外專家,主辦人是我的同事 @鄭啟桐 副教授。

找場地、聯繫講者、贊助廠商、報名宣傳、網路連線、直播工程...辦一個活動有許多事情得克服,工作群組中時時有進度回報,也時時有新狀況出現,雖然我只是協助的角色,但在這過程中往日的社團回憶也慢慢找回~也還好有過去那些經驗的累積,讓我們處理事情上得心應手。

關於演講。

我一年有大大小小百場演講,講題從專業醫學研究到生涯規劃都有,邀請單位包括醫院、學校、私人團體,然而能在自己家的主場演講,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既然是國際論壇,那英文演講當然是必備的,既然是國際論壇,那講出來的東西自然得是國際級,上得了檯面的。

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應該夠我好好準備。

關於外傷資料庫。

過去的學術演講,多半和骨盆外傷相關,或是一些指導年輕人做研究的方法與心得,但我一直很想分享我在美國那一年(也一直做到現在)學到的外傷資料庫分析,對於一個對臨床有興趣的人來說,當年我走進資料庫,就像小孩子進到金銀島一樣令人眼睛一亮,處處是寶藏!

這次的國際論壇除了在林口長庚舉行之外,也在我個人的醫學教育頻道有全程直播,活動一定令與會者收穫滿滿,演講一定令與會者耳目一新,無論是對外傷醫療、人工智慧、新科技、大數據有興趣,也可以在這邊交流。

如果只是單純想來看Peter Fu,我也會全程在會場。

我們五月六日見!

2023年4月2日 星期日

恐懼點

大家都怕癌症,沒有人不怕。

突然劇烈腹痛的婦人,被幾個女兒送來急診,影像檢查是腸穿孔,血壓也不穩定。

這是一個需要立即手術的疾病,否則腹膜炎的下一步是敗血症,敗血症的下一步是死亡。

我召集了所有家屬來說明病情:「我現在說的事很重要,很嚴肅,請你們要聽仔細,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然後要盡快做決定。」

我把病患的影像、目前檢驗結果一一向他們說明,以及我的治療計畫,後續可能發生的變化。家屬們可能還沒會意過來,這是個很緊急的狀態,所以問我很多問題。

「為什麼會那麼嚴重?昨天還好好的...」

「是不是吃了什麼才變成這樣?」

「可不可以不開刀?」

「開完刀是不是就會好?」

我可以理解家屬非醫療背景,所以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有,我也仔細地回答每一個問題。

「請問他是癌症嗎?」某個家屬問我。

「應該不是,至少目前沒有證據顯示。」

「那就還好吧!只要不是癌症就好。」問問題的家屬鬆了一口氣。

「比癌症還嚴重。」

「怎麼可能?哪有比癌症還嚴重的病?」家屬的臉露出懷疑~

「再嚴重的癌症,或許都還能活幾個月,你母親的狀況,如果不去手術,可能活不過今晚。」

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直接拒絕

有個膽結石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的大哥,術後回來門診追蹤,要我幫他開一份診斷書,於是我照一般標準內容寫了診斷與治療經過。

「有件事情,不知道你能不能幫忙?是保險員叫我問的,我只是問問看...」拿著診斷書端詳一下,他有點欲言又止。

「什麼忙?合理合法的我會幫。」聽到他的描述,我大概知道一定是「又不合理又不合法」的要求~(心中頓時出現反感)

「我有保『失能險』,我的業務員要我請你在診斷書上寫一下膽囊切除會造成失能。」

「你覺得有可能嗎?」口罩遮住了我大部份的臉,我盡量讓眼神看起來不那麼兇。

「我也不知道,所以問問看,因為失能險可以賠比較多...」

「我直接拒絕,這沒什麼好說的。」我沒有生氣,可是這種事情我向來很堅決,不合理的要求就是斷然拒絕,也不必在那邊客客氣氣地「婉拒」。

「可是膽是重要器官啊~沒膽應該會影響功能吧,真的沒有失能嗎?」(其實我懷疑是他自己想寫,推給保險業務...)

「『做事情會怕怕的』,算不算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