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父子登頂

親子關係的保鮮期是多久?

彼得兔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的他會對我們生氣、會頂嘴、會有情緒,也有自己的生活與朋友圈。有時候我們全家要出門,他也興趣缺缺寧可待在家裡玩電腦,或是跟他的朋友出去。

跟我以前很像,高中之後課業重,需要花很多時間準備考試,偶有休閒時間我也喜歡自己上街逛逛,或是與同學混在一起,所以參與家庭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之後我就到台北讀書然後工作有自己的家庭了。

所以我們都很珍惜現在跟孩子們的相處,有時候大家會為了某些無聊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事後孩子會跟我們說「對不起,爸爸(媽媽),愛你。」本來很生他的氣,也馬上化解一半。

我很開心,孩子雖然長大,但彼此還是能感受到對彼此的愛。

彼得兔的暑假作業,有一項是要山訓,而且學校有指定路線、高度與距離,不是隨便散散步可以交差,他挑了七星山主峰今天要去。

「我陪他去爬!早上我看完病人就出發,按照地圖應該上山下山各一小時。」史迪普還在規劃路線與協助揹包清點的時候,我就決定要陪他去。

「那我送你們到入山口,爬完再去接你們。」史迪普同時要帶彼得水去上才藝課,於是我們講好分工。

我高估了自己的體力,才出發沒多久,我就覺得自己快要斷氣了~

「把拔,你還好嗎?」

「我ok,你要不要喝水?」

其實我們兩個都很累,不過慢慢爬也登上主峰。

我幫孩子拍了一張要交作業證明自己登頂的照片,也請其他山友幫我們父子合照一張。這張照片證明的不是我爬上這座山,這張照片證明的是我們的父子關係。

孩子終究會離開父母身邊,我可理解與預期,能夠彼此陪伴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我今天爬的不是山,而是我與孩子的感情。

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與我無關

急診來了一位年輕女性,上班時間摔車,在事故現場有失去意識,我一看發現是認識的護理師,於是開了電腦斷層檢查單,讓她去做檢查。

檢查前放射科的技術人員例行性詢問:「目前有懷孕嗎?」,護理師回答「我不確定」,因此技術人員暫時沒有照電腦斷層,請病人回急診先與醫師確認。

當病人回到急診講述這個狀況後,急診護理師大聲對我說:「剛才那位女病患,說自己不確定有沒有懷孕,要回來跟你確認!」

一時間急診室所有的眼睛都轉向我,我很無奈地看著他們:「我................」

#跟我無關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神明

我常去行天宮拜拜,有時候是遇到困難想請求神明幫忙,有時候是希望某些事情順利。

前陣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沮喪了好幾天,然而在我覺得事情不如人意之時,卻收到好多好多來自長官、同僚、朋友甚至學生的鼓勵與肯定,這些肯定其實比任何獎項頭銜都更重要!

這些都是過程,一個能看出誰是一直真心支持我的過程,又或者現實得很有趣的世態炎涼,過去奉承掰拍馬屁的人突然瞬間轉彎。

我今天也有去行天宮,謝謝神明,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安排。

知識更新

一直更新知識很重要。

有時候參加病例討論會,老前輩們會針對某些個案提出他們的看法,雖然說資深醫師的經驗很重要,可是在資訊時代,講出來的東西要有所本,而且必須經得起考驗。

有幾次聽到前輩的建議,其實早就已經過時,跟最新的研究結果不一樣,甚至已經被推翻。

隨著自己也慢慢資深,總是要求自己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不要成為那個講得很開心,但是都講錯的令台下翻白眼的前輩~~

急診送來一個年輕人,到院狀況沒有心跳、沒有呼吸、沒有血壓。外觀上看不出是哪裡受傷,照標準急救程序,就是開始急救CPR,包括呼吸管插管、心臟按摩與強心劑給予。對於這類沒有心跳血壓的病人,能做的就是CPR,就算要緊急手術,也必需先讓病人「活著」進手術室;換句話說,如果對CPR沒有反應,三十分鐘就會宣告死亡,任何人應該都不會有疑義。

住院醫師很順利放入了氣管內管,另一位做心臟按摩,依然沒有心跳血壓。

「給我手術器械!」他們一邊CPR,我跟護理師要了手術刀與相關器械。

「要開胸嗎?」

「不是,但是要在兩側胸口打洞。」我在兩側乳頭外下方各劃了一個一公分的傷口,然後用尖器械直接把肋膜刺破。

右胸瞬間噴出鮮血,還伴有氣體噴出的聲音。

「ROSC!」(心跳恢復)心電圖出現心律,令所有人為之一振,血壓雖然還是不高,但已經量得到了。

我指示接著放置胸管與後續檢查,至少此刻病人被救回來了!

「改版後的高級外傷救命術,針對可能是胸腹外傷造成的心跳停止,除了標準CPR之外,還要做『雙側胸腔減壓』,這個小動作不花一分鐘,可是有可能出現決定性的改變。」我把急診現場的外傷教科書翻出來,跟住院醫師一起回顧我剛才的動作。(其實所謂的改版,也已經好幾年了,每次版本更新時,我都會翻一下看看改了什麼,「雙側胸腔減壓做為CPR輔助動作」就是改變了我對外傷CPR的做法。)

「如果沒注意到這件事,大概就是一直壓胸給強心劑,然後三十分鐘之後急救無效死亡。聽診與胸部X光或許有用,但是準確性與時效性不高,因此教科書才會建議直接打洞減壓。」

外傷醫療的迷人之處就在這裡,在電光石火之間做出最「適合」的處置,即使事後來看未必最「正確」,但在那個生死一瞬的當下,或許這個「適合」的決定,就能起死回生。

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彰化印象

我的彰化印象。

今天的演講在彰化,離我父母的家只有五分鐘車程。

演講時間是早上八點,所以我大約七點半就到會場準備,主辦醫院的醫師問我:「這麼早來,你昨晚住哪家飯店?」

「我是彰化人,我住我爸媽家。」對方也跟我的父母住在同一個社區,我們還聊到很多彰化的醫師都住在那裡。

這個社區環境不錯,不過對我來說,就是「我父母家」,而不是「我的老家」。雖然我是彰化人,可是已經搬離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新的住所沒有我成長的痕跡與回憶,回去就像是作客。

剛結婚的頭幾年,父母還沒搬離以前的住所,房子舊歸舊,可是就真的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無論新舊大小,真的是「回老家」。我會帶史迪普去我以前的房間,翻出我高中時的雜誌、筆記、收藏品,也會跟他分享我從小走路上學的路線,哪個同學住在哪邊,哪邊是我小時候玩耍的空地...

1995年北漂之後,回彰化常像是觀光一樣,很多知名的景點、美食,身為彰化人我都不知道(可能是很少外食所以不知道,也可能其實是近幾年才紅起來的新在地美食~)

史迪普常會要我帶他去逛xx夜市,吃xx小吃,我只能回他:「我不知道在哪裡,你Google好地址我帶你去~」;有一次史迪普很興奮地告訴我,他買到了彰化超有名超難買的蛋黃酥,我看了一下店名,用很不可置信的語氣跟他說:「這家有名?在我高中的時候,它就是我等公車的車站旁邊,一家很普通的西點麵包店耶~」

離開的時間越久,對彰化的印象越模糊,前往彰化的動詞也逐漸從「回」變成「去」,去的也不再是家鄉,而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

#徵求彰化在地景點美食
#偽彰化人什麼都不知道
#連彰化肉圓吃哪家也搞不清楚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父母心?

對不起,我沒有父母心。

在我的文章中,經常談醫病關係,遇到很荒謬不合理的事,我盡量用戲謔自嘲的方式來講故事。批評病人、家屬、政策,無益於改善現狀,有時候會造成衝突。

但不代表我沒脾氣。

講個我個人的看法,可能政治不正確,不過這的確是我行醫這些年的心得:我受夠了醫師被神格化之後的道德綁架!

懸壺濟世、醫者父母心、仁心仁術,這些稱讚之詞,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醫療是我的工作,賺錢養家的工作,救人是這個工作的結果與職責,但不是我當醫師的目的(很誠實);我是醫者,但為什麼(或憑什麼)當病人的父母?何來的父母心?我的技術很好,也沒什麼壞心眼,要說仁術可以,仁心就太做作...

我會盡力把每個病人治好,是基於我的專業與職責,但我不可能有多麼「愛」病人,至少不可能愛他們像愛我的親人一樣。

我不需要病人把我像神一樣崇拜,我只是個一般人,有血有肉有脾氣的一般人,會憤怒會堵爛病人的一般人。我不需要被神格化的崇拜,自然不需要接受神一般的道德標準要求。就像我不相信(也不必然)護理人員一定要如天使一般,獸醫一定要很有愛心,我們都只是在做一份工作,在工作上盡責就好,為什麼還要要求我們的內心?

病人如果誇獎我的醫術很好,我會發自內心覺得自己的專業被肯定。病人說我是好醫生,我笑笑地說謝謝,但其實我感受不到所謂的「好」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說我沒有父母心的時候,很難激起我的愧疚,只會讓我堵爛而已。

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國際化

國際化的史迪普。

有個朋友即將出國進修,目的地是美國德州,所以他跟我詢問一些當初去美國的一些細節,包括小孩讀書、找房子之類的事。回家後我跟史迪普講這件事,史迪普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在德州有朋友,我來幫他問一下!」

暑假到了,史迪普在看機票:「我們今年去夏威夷如何?我住夏威夷的朋友很歡迎我們去找他。」

在美國那一年,我們拜訪過史迪普紐約的親戚、華府的親戚、匹茲堡的親戚,如果不是因為時間不夠距離太遠,還可以去拜訪他在鳳凰城的親戚...

亞特蘭大的朋友...

紐西蘭的親戚...

洛衫磯的親戚...

那天和史迪普聊到孩子出國讀書的事,提到他有個朋友的小孩剛申請上美國一家很好的大學,「你有跟我說過,是申請上xxx大學吧!」Peter Fu記起有這麼一回事。

「上xxx大學的是另一個朋友,我現在說的上yyy大學的朋友小孩~」

真是太國際化了。

還好Peter Fu有台北的粉絲、新北的粉絲、桃竹苗的粉絲、中彰投的粉絲、雲嘉南、花東、離島的粉絲....

熟能生巧

「成功來自反覆的練習。」我一直很相信這句話,天賦異秉之人一定有,什麼技術只要看一遍就會,這種萬中選一的天才不多,也不該是學習的對象。

每一件事都需要練習,而且是經年累月的練習,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以我的工作外科手術來說,就是一個道道地地需要反覆練習的技術。剛入行的時候當然不會開,看師長做了看次,以為自己好像看懂了也會做,其實當手術刀拿在自己手上時,才知道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在五六年無數個夜晚訓練練習之後,慢慢就「學會」這個技術,然而從學會到專精,大概又需要再五六年,然後才可以做到「旁人看起來很簡單」的境界。

寫作也是需要練習的技能,剛當主治醫師的時候,寫好的論文初稿,需要請其他資深前輩醫師幫忙看,一字一句地討論與被修改。經過十多年的練習,慢慢培養出書寫的手感,知道什麼樣的研究有機會被期刊刊登,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圖表來呈現實驗數據,所以現在可以自己幫自己改,幫年輕醫師改。我常被年輕醫師問,有沒有讀哪一本書或上哪一堂課,可以形成這種能力,其實沒有,多寫多練一直寫一直練而已。

散文創作也是,從剛開始無心插柳寫部落格,到現在把網路社群經營當作事業的一部份,寫作的點子與說故事的技巧,也是十多年的經營、數百萬字的書寫而來。

回頭來看自己的每一項技能,練習的時間都是以「年」為單位。

很多讀者可能不知道(我也沒有特別宣傳),我擔任聯合報元氣網的的專欄作家,已經兩年。每一個半月就會被主編催稿一次,從剛開始的生不如死,後悔為什麼要接這個工作,到現在截稿日前,我就會開始構思這次專欄要講什麼。

原本只是單一次的線上演講邀約,結果竟開了個人的直播節目,我的個性就是如果要做就會一直做。只是直播跟演講還是不太一樣,要對著沒有人的電腦自言自語,不時注意線上有沒有留言,要跟聽眾互動,沒人發問的時候,還要自己找話接自問自答。頭幾次很卡很不順,一年過去現在也滿熟練的~(直播頻道下個月要週年慶了,快得不可思議,我跟平台正在討論要把幾次迴響很好的節目復刻一下!)

由於多是英文播出,所以準備投影片、寫英文講稿、反覆練習口條,也成了每週一下午的工作。

成功來自反覆的練習,我不是天選之人,也沒什麼多大的成功,我只是需要一直練習。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事業追求

前幾天在與年輕醫師的教學中,談到對工作的熱情與對挫折的容忍度。(熟悉這個粉專的讀者,或是聽過Peter Fu演講的朋友,一定聽我說過「工作的本質是培養對挫折的容忍度」這句話。)

我跟年輕人說:「醫師這份工作,可以只是職業(job),然而我目前在經營事業(career)。」

年輕人似乎有點沒聽懂。

「職業是糊口吃飯的工具,事業是個人生涯的延伸,也是支持我能一直走下去的熱情,遇到挫折的時候,如果只是職業,早就被打倒了,因為是發展事業,才能繼續站起來。」

純粹的臨床工作,開刀看診領薪水,就是一個養家活口的職業,可是不斷在專業上追求突破與創新,就是發展事業。

如果寫論文做研究,是為了滿足醫學中心的要求,為了晉升教職而寫,也就是把研究當職業;然而當做研究成為樂趣甚至習慣,我還組建了自己的研究團隊,這就是當做事業在經營。

教學醫院來來去去學生年輕醫師很多,教學本就是資深醫師的工作,但把教學當做職業與當做事業來做,投入的心血一定不同,得到的回饋也一定不同,這些年來,醫學教育也是我事業經營的一部份。

醫療之外,我在很多領域都有一些發展,文字創作、網路經營、演講、專欄作家、網路直播,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玩票性質沾一下,每一件事情也都可以投入許多時間心血去經營。

我也真的都這麼做。

職業投入的是體力,事業投入的是熱情。一直往前走與從挫折中再起,靠的不是體力而是熱情。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一路走來

時間是用飛的一般在前進,往前看的時候覺得一天過一天很漫長,回頭看的時候,十幾年前的事就彷彿昨天一般。

工作中除了醫師同事與護理同事之外,還有很多行政人員同事,其實說是同事,很多都比我資深得多,這些姊姊們等於是看著我長大。

有些秘書姊姊從我當住院醫師時就在位子上,當年我常跑辦公室弄班表弄教學,後來離開幾年後再復職,重逢的那一刻她們大喊:「你回來了!」然後又這麼做了十多年,到現在我還是常跑辦公室,一樣弄教學、弄評鑑,各式各樣的事情。

他們很喜歡說:「你從以前到現在都沒變。」

是啊,不管穿長袍短袍,袍子上繡著醫師、副教授、教授,我都沒變,就是那個在姊姊眼中愛講五四三的小毛頭~

這些年常代表外傷醫學會,在各醫院授課與演講,和學會的秘書也認識了十多年,從我當主治醫師的第一天起就認識。以前的講題常是多重外傷處置、骨盆外傷、損害控制手術,後來開始講臨床研究、斜槓人生、無限可能,幾乎各種講題他都聽過...

那天又在某個教育演講場合相遇,他跟我說他看著我從小咖慢慢變成大咖...

「十多年來我都沒變,沒什麼大咖小咖,我就是我,不是個咖~」

下一句

有一個陳年老問題,很不識相而且很沒禮貌的問題:「當醫生賺多少錢?是不是賺很多錢?」

這是大哉問,我不想跟任何人說我賺多少錢,也不評論同業的收入。我只能說,醫師的收入是建立在「要負很大的責任之上」。相較於勞力、知識、時間,「責任」更值錢,每一個醫囑、病歷上每蓋一個印章,其實都是一個責任,替病患的健康與生命負責。

有時候跟其他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我會很嚴肅地分析自己的責任之所在,然而常有人會覺得我們做個不花太多時間的小手術或是花個幾分鐘看病人,收入卻還不錯。

我被嘻嘻哈哈地開過玩笑:「還好吧!富貴險中求。」

前陣子有一個行人被車撞,在前一家醫院診斷出一節脊椎骨折,看起來應該只需要保守治療,可是家屬不放心,要求轉診到醫學中心會診神經外科。

病人被送來的時候一直喊背痛,以脊椎骨折來說,背痛是很正常的事。可是他痛得很怪,止痛針也壓不下來,不像是單純地外傷撞擊疼痛。所以我不放心,幫他安排電腦斷層,結果除脊椎之外,十二指腸跟胰臟都撞斷了,這些在後腹腔深處的器官,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被看出來,但若是沒有及時診斷與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後面的故事就變成緊急手術與重症加護治療。

富貴險中求,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後面接什麼:富貴險中求,也在險中丟,求時十之一,丟時十之九。

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造型

 假日的午後,救護車送了一個病人來急診,還沒有問他受傷原因,就知道是腳踏車騎士。因為他的造型一看就知道(緊身衣褲、特殊造型的運動鞋,頭上的腳踏車頭盔),旁邊跟他來的朋友,也是一模一樣的造型。

有一天突然大量的骨折、脫臼病患不約而同湧入急診,他們共同的造型就是柔道服,所以我們一看就知道應該是附近的學校辦運動會。

某個假日的午後,陸續有人因為跌倒、中暑來掛急診,從脖子上的毛巾、胸口的號碼牌,這些共同的造型,我們會知道今天附近應該有路跑活動。

前幾天護理師跟我說:「門口有一個潛水受傷的病人在掛號,他的呼吸有點喘要小心。」

「潛水?你怎麼知道?」

「你看到他的造型就知道了。」

果然沒多久,全身潛水衣,腳上還穿著蛙鞋的病人躺在擔架上推進來~

掛急診的病人真的各種造型都有。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不知不覺

有個從樓梯滑倒的中年人,腳踝上有一點點細微的骨折,基本上不需要手術,但要打石膏固定與門診追蹤。

「我想掛xx醫師,我鄰居說那個醫師很厲害。」當我們把藥單與門診掛號單交給病人時,病人提出這個要求。

可是病人口中講的那位醫師,不是骨科的,而是心臟科醫師。

「不行喔,xx醫師不是看這個的。」這個要求我沒辦法幫忙。

「可是我鄰居說,他就是給這位醫師看的,你就幫我掛啦!我先去他門診再說。」病人一時沒聽懂我拒絕他的原因。

「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啦!這根本就是不同科看不同的病,就好像你如果得到痔瘡卻去看眼科一樣,這樣不對啦~」我舉了一個例子,病人就聽懂了,拿了我幫他掛好的骨科門診單去繳費。

「等一下!我剛才是不是不知不覺開了個黃腔?」病人走後,我自己覺得剛剛的舉例不對勁。

「好像是。」住院醫師點點頭。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不要metoo我拜託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記住這一天

「在未來的每一天,我都會繼續努力。」回顧我過去的文章,每一次得了什麼獎、通過了什麼晉升,或是得到了什麼肯定,我都會寫這段話。一方面鼓勵自己要繼續往前走,也提醒自己不可以自滿停下來。

我今天不斷地接慰問電話與回慰問簡訊,回到手軟,謝謝每一個關心我的朋友與長官,就像我說的:「我的人生有你們就夠了!」

沒事的,我會繼續往前走。

前幾天在台北值班,在醫院附近走路時,有人跟我打招呼:「我都有看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充滿了正能量!」

是啊,我一直都是很有正能量的人,也常帶給身邊的人正能量,一點小波折不算什麼。或許有些事會把我激怒、或許有些事會令人沮喪,不過擋不住繼續往前走的力量。

今天的生活,一如往常,就是傅醫師、傅教授、傅老師的日常:一早去急診看病人,然後參加晨會,病房查房看病人,和住院醫師討論與教學,進開刀房開刀、教住院醫師開刀,下午幫學生上課(今天是新年度學生影像課的第一堂),回家電腦打開幫住院醫師修改論文...

過去的每一天我都是這樣過,十多年來都是這樣過,未來還是這樣過。這些事本來就是推動我往前進的熱情,與目的目標無關,波折只是提醒自己,要站得更穩、走得更快。

「在未來的每一天,我都會繼續努力。」這句話不只用在受到肯定時,受到挫折時更要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