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有一篇論文被期刊接受刊登。
撰寫的住院醫師第一作者很開心,我也很替他開心,雖然這篇論文上頭沒有我的名字,甚至還不是我所屬機構的作品。
那為什麼用「我」呢?
幾個月前的某個跨院學術活動,我照例有幾篇論文報告,也帶著跟我一起合作的年輕醫師,一起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會後有一位友院的資深醫師帶著另一位年輕醫師來找我聊天,跟我討論稍早他們的報告,會中我有針對研究的內容有些疑問與建議。
「我們很想把這個研究寫成論文發表,你的經驗比較多,可否幫我們看一下?」
「那有什麼問題!」
於是我們交換了聯絡方式,約定接下來視訊會議的時間與需要準備的內容,一個合作案就這麼講定。
其實研究設計和內容還不錯,不過結果的呈現方式和相關論述需要包裝一下,我給了一些回覆意見。對我來說,所謂的「看」,就是認真幫忙讀、修、改,當作我自己的論文一樣。
學術這種事有時候很政治,第一作者是誰、第二作者是誰、指導作者是誰、又或者哪些是酬傭性質的掛名、甚至哪些長官不放不行...經常都需要細細斟酌,更何況這種跨院區的研究,會變得更加複雜。
我運氣好,在學術這條路上還算順利,所以這些作者序(連帶著的是晉升教職用的學術升等積分),現在不是我最看重的事。
當年我嚐過沒有人教沒有人帶的痛苦,也曾在遇到願意傾囊相授的恩師感激涕零,當年人家怎麼幫我,我有義務教給下一代。
所以我直接表明,不需要在論文的作者序這部份替我考慮太多,我做這件事的原始目的,只是想幫年輕人,倒不是為了分這些學術積分。
很多年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某個住院醫師拿他的研究內容來請教我,我好心指點了一些細節,結果被他的指導老師抱怨:「幹嘛去問他?」住院醫師有點為難地來跟我說,我給的建議老師不採用,否則會被我要求要掛名.........
真是太小看我了~「我不需要當這篇論文的作者,我幫你看論文是因為你主動來問我,我也只是幫忙」
前幾天這篇論文被接受刊登,雖然沒有我的名字在上頭,但沒有辜負人家的期待與幫了一位年輕人,這是最重要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