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當時的絕望

「你還記得當時有多絕望嗎?」

門診來了個老太太,幾週前出院,這當中陸續回診了幾次,今天的精神看起來很好,很明顯胖了一些。

我檢查了手術的傷口,癒合得還不錯,他的兩個兒子很開心,直說老爸走路的體力越來越好,食癒也回復到開刀前的八成。

這個病人兩個月前差點死掉。

他接受的是一項非常大的手術,疾病本身複雜、手術的困難度與風險也高,因此雖然手術前做足了準備,然而術後恢復的過程並不順利,一些大大小小的併發症讓病人出院之路遙遙無期。

中間數度轉進轉出加護病房,每當病情有一點好轉,可能隔幾天就又有新狀況,當時我最害怕在非上班時間接到手機簡訊,那代表著可能是病情惡化時的「檢驗危險值通知」。(醫院有一種預警系統,就是當病人的檢驗出現極端值時,會發簡訊告知主治醫師)

甚至有幾天發生嚴重休克與昏迷,用上最後一線的強心劑,家屬還一度簽了病危時不再急救的同意書。

總算熬過了鬼門關,回到病房又是一條漫長的路,傷口癒合不良、腸道功能不佳,病人幾乎都只能躺著,吃什麼吐什麼....

雖然術前已經再三說明這項手術的高死亡率與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然而當照護期越來越長,一直看不到曙光時,家屬的耐性還是會慢慢消失,雖然沒有明著質疑,然而言談間我有感受到家屬的不耐煩與失去信任,特別是每次換藥時間,大量的傷口分泌物與疼得唉唉叫時...

「你可不可以明白告訴我,我媽媽什麼時候會好?」

「醫生,我不想活了,這樣好痛苦....」

每一次查房時間,被病人與家屬問這些問題,坦白講我也不好受。

「會好的,再等等,很多東西的復原不是以『天』為單位,而是『週』甚至是『月』!」我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複雜的病患,我知道終究會好,就是需要時間與耐心...

住了一個多月,坐著輪椅出院。

出院後第一週的門診,傷口一天只要換一次藥,據家屬說一餐可以吃半碗飯...

這天病人由兩個兒子陪同走路進診間,「xx姊!看起來還不錯嘛~」(我喜歡叫老病人xx哥或xx姊,儘管他們的年紀可能跟我爸媽差不多~不過病人都很喜歡我這樣叫,履試不爽。)

「這兩個禮拜好多了,我有在家附近的小公園散步。」

「我就跟你說會好的!你還記得你們當時有多絕望嗎?」病人笑了,家屬笑了,我也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