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剛入行,亦師亦友的前輩法師帶著我寫論文作研究,他那時候告訴對寫論文還不是那麼熱衷的我說:「隨著你的論文一篇一篇發表,才會有人知道你在做什麼,知道你做得很好。否則讀再多書,都只是照著別人的意見做而已。」
「學術研究者的夢想,是希望自己能發明或發現什麼,然後出現在教科書上!」
於是接下來的十多年,我努力把臨床上遇到的問題,透過一篇篇論文發表來解答,讓自己的臨床處置更有信服力,也可以在各種會議中,擲地有聲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般來說,我們論文投稿的原則,都是希望能登上「高分」的期刊。(學術界有一套評比論文等級的計分法,簡單說分數越高的期刊,代表文章品質越高,在學術升等上也更有幫助。)
前陣子聽一位前輩在學術發表上的見解,某種程度改變了我一直以來的觀念。「論文投稿除了追求高分之外,要讓特定的受眾看到你的文章更重要,要讓會因為你的研究結果而改變行為的受眾看到更重要。因此有些論文我並不會選擇往高分的期刊投稿,反而是選擇我的同行會閱讀的期刊投稿,因為我的目的是讓同行看到,儘管分數並不是最高分....」
這兩位前輩一前一後的建議,其實都在講同一件事:要讓適合的人看到你的發表,才會做到同儕認可。
這陣子接受戰傷教育的特別訓練,因此買了美國的戰傷專用教科書來讀,裡頭關於骨盆外傷的篇章,提到了很多年前我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說Fu Chih Yuan正式進入教科書的章節裡!
當年那篇文章也真的不是登在什麼多高分的期刊,可是內容更重要,受眾更重要。適合的內容給適合的受眾看到,就會改變醫療行為,就會獲得教科書的認可。
十多年前只是如白日夢般的閒聊,一步一步走居然做到了。面對未來,除了感恩之外,要繼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