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共創文化

在一個機構工作久了,會慢慢習慣那個地方的文化,然後自己也會成為文化的一部份;反過來說,某種程度我們的一舉一動,也影響著機構的文化。

在我當學生的時候,有幸曾經去一家國家級醫學中心實習過一小段時間,那裡的文化就是「教學」與「討論」,上級醫師對年輕醫師除了交辦工作,一定會教我們一點東西,即便是同儕之間,也形成一種互相抵礪教學相長的文化,即使是半夜兩三點,來看會診的學長明明累得要死,也會教我們這些病房菜鳥一些該專科的知識...

所以人家很強不是沒有道理,在那裡工作的人都追求學問,或者有學問者會受到尊敬,這就是一種「文化」。

我曾經待過一家醫院,文化就是以「通過醫院評鑑」為最高指導原則。好幾次我準備要火速替病況危急的病人手術時,很多同事會幫我勸退病人,例如風險太高不要開,或是叫我轉到其他醫院去~當我堅持要開刀的時候,從上到下都覺得我是怪人,資深的覺得我給大家找麻煩,連年輕醫師都嫌我半夜開刀「剝奪他們睡眠的權利」。

反而是某些時候,只要有人提出:「xx評鑑條文裡面規定....」所有人一致配合沒有異議。

我現在工作的機構,每週都有針對外傷處置的會議。我必需說,會議當中我是會一直問問題的那個人:電光石火之間的瞬間決策是什麼?每個決策的理由是什麼?狀況不如預期的時候如何應對?

剛開始我是很奇怪的那個人,就我問題最多。不過一段後,會中的每個人都會習慣要問某個決策的原因,準備報告的人會預先把流程想一遍,準備好回答每個時間點的決策考量...

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建立,沒有個人意見、沒有人云亦云,一切照標準做照流程走。

今天的急診非常熱鬧,在大家非常忙的時候,突然送來一個重大外傷病患,據救難人員說在救護車上還有生命徵象,進急診前幾分鐘心跳停止了。

現場有我和另一位主治醫師,以及幾位當班的住院醫師,還有一位後線資深醫師也過來幫忙,有人負責建立呼吸道,上肢下肢各建立一條輸血管路,雙側胸腔減壓後心電圖還是一直線。

護理師把手術刀遞給我,我不假思索就把左胸劃開。

「急診開胸」是外傷醫療的極致,我們幾個人七手八腳十分鐘內把所有的處置都給完成,不需要有人發號施令,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該做的事,也不會有人遲疑或抱怨為什麼要搞這些...

很可惜沒有救回來,不過這就是一種文化,拚到極限的文化。

我是這份文化的一份子,也與我的伙伴共創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