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演講的目的是軍力展示,我和我的團隊在研究上發表了什麼論文、得了什麼獎;有些演講的目的就是為了突顯自己,例如談醫療之外的斜槓人生、這幾年涉入的網路經營甚至文創...
但回歸在台上講話的原始目的,「教育演講」是我很重視的事,無論是外傷醫學會辦的教育學分,又或是某家醫院、某個學校請我去講外傷處置,我會想辦法用最簡單的文字、最精美的投影片,讓讀者從演講中獲得一些收穫。
這跟軍力展示秀肌肉的演講不一樣,我可以講得很深、講得很難,最好講到大家都聽不懂(或是明明聽不懂,還得裝成聽得懂~),反正我就盡量展現實力,聽不懂是程度不夠,不是講者的問題...
然而「教育」重視的是「知識的傳遞」,如果講者在台上表演了一個小時,台下睡成一片或都在滑手機,或許學問很高級,可是表達方式不及格。
前幾天幫醫學生上課,當我們在病房的討論室坐定,要開始討論某個個案時,一位護理實習老師,問我可否讓他的護理學生旁聽。對我來說當然沒問題,我希望的是正確的外傷處置觀念,能夠帶給每一個人。於是我盡量用簡單的字、中文、減少艱深的醫學名詞,讓每一個參與這場討論會的聽眾,都知道我在說什麼,都能夠得到點什麼。
今天我去某家醫院演講,應院方邀請談外傷處置,對象以護理人員與年輕醫師為主。
很多時候,我可以理解這些活動多半有點半強迫的性質,可能是為了累積學分,可能是為了醫院評鑑,坐在台下可能是不得已。
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整整一個小時,我還是很努力地傳達我認為重要的外傷知識。哪怕一小時當中,聽眾只專心了十分鐘、哪怕幾十張投影片,只有一張吸引了觀眾的注意。
這樣就達到知識的傳遞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