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O.P.E.2光明再現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養成之路

一個醫師的養成,是一條漫長的路,偶爾回頭看看自己成長的過往,影響最大的是剛當主治醫師頭幾年,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考過專科醫師、成為主治醫師,應該就算成熟了,其實這才是決定未來方向的開始。

學生時期和住院醫師時期相對單純,反正就是按部就班,一年級升二年級,二年級升三年級,考過開考的試,取得該取得的資格,畢業證書、醫師執照、專科執照,每個人的差異不大,也不用想太多...

當年我離開訓練機構,到另一家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原以為是帶著一身武藝下山闖盪天下,結果進了江湖才知道,主治醫師是另一個學習的開始。

要如何累積病患?如何讓病患願意信任眼前的菜鳥?如何精進住院醫師階段還沒學全的手術技術?醫學中心的任務不是只有看病人開刀,醫學研究怎麼做?要去哪裡找資源?除了臨床與研究之外,還能發展哪些專長?在大醫院裡生存,要如何與上級或其他職類同事打好關係?

一連串的問題,在剛當主治醫師的第一年不斷衝擊著我。

那時候運氣不錯,遇到嚴格的老板在背後拿著鞭子,定期要給他各種工作的進度報告;遇到願意傾囊相授的法師,一步一步帶著我做研究,告訴我學術這條路的進程與目標;剛好我所屬的醫院願意替年輕主治醫師包裝,安排衛生所演講、衛教、地方節目宣傳...

那幾年的養成,造就後來的傅醫師與Peter Fu,我現在走的路,也跟當年的同門師兄弟很不一樣。

我現在有許多工作在醫學教育上,除了盡我所能教會年輕醫師臨床知識與研究技巧外,我也常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想想「成為主治醫師」之後要做什麼,雖然我知道年輕醫師的短期目標都是先成為主治醫師再說。

每一條路都是選擇,選擇無所謂對錯,但是人生只有一次,前面做的選擇與接受的養成教育,或許會因為蝴蝶效應而有很大的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