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

我的相片
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文字創作者;昨天的無名小站,今天的Google Blogger,聯絡方式: drfu5564@gmail.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7319?sloc=main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最長的一日

最長的一日。

昨天是開了一天一夜的值班日,照說今天應該休息一下,至少不該再排手術。原本的計畫是早上查完房休息一下,中午有個重要午餐會,下午幫學生上課,雖然沒有臨床業務,但仍有許多研究教學與行政事務。

結果我一整天都待在病房與手術室。

有個前一天接受手術的病人出了狀況,有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身為外科醫師,一定都會遇到併發症,而處理併發症最困難往往不是醫療本身(當然一定也不容易,因為通常是病情複雜的病人才會出狀況,而併發症往往把本來就困難治療的病人搞得更複雜),而是「外科醫師自己的內心」。

很多時候在做事後檢討時,看別人的問題都很客觀,幾乎不假思索地點出何時是該積極處理的時間點,接著是提出「為什麼沒有及時再次手術」的疑問;然而當併發症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即便我也不算不資深,仍然會有些猶豫。

特別是當病人介於「需要再此手術」與「保守治療觀察」之間,很考驗著外科醫師的經驗、技術與內心。

或許學理上理智上知道,應該要再次手術以解決問題,然而身為主責醫師,要向病患家屬開口再次手術,無疑代表前次手術沒有處理好,又或存著「再看看,或許會過關」的僥倖心態。

然而我自己也常跟年輕醫師說:「發生併發症本身是手術風險,好好處理就行,但若是『併發症處理不當』,就會令自己陷入麻煩~」

家屬免不了對再次手術有抱怨或質疑,但該當機立斷再次進手術室處理還是得做,只要最後結果是好的,那也不過就是抱怨一下;但若一時駝鳥錯過治療黃金時機,導致後面一發不可收拾,那要面對的恐怕就不只是抱怨....

由於病人恢復不如預期,我取消了今天所有的會議與教學,在病房看他好幾次,克服了心中的障礙後,很明確地向病人與家屬說明現在遇到的狀況,以及需要再次手術的理由。

病人理解也同意了,我馬上安排手術。

再次走進手術室時,雖然手術還沒開始,但是心情反而輕鬆不少,因為我知道好好處理,問題都會解決,先前的猶豫與為難都是多餘的。

最長的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話給Peter Fu,讓我知道你的看法!